儒學不是某一門具體的學科,既不是一門傳統的仁學、禮學、內圣之學或外王之學,也不是一門現代的哲學、倫理學、政治學、宗教學、教育學、歷史學等學科。
儒學是全面涉及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價值、生活方式的文明體系,它廣泛而深入地滲透到全體中國人和中國社會的信仰、道德、審美、政治、法律、經濟、教育、習俗、心理、性格等各個方面。如果要給儒學下一個定義,似乎只能說儒學是一門涉及中國和東亞地區人民和民族的全體大用之學,是集中代表中華文明、東亞文明的價值體系與知識體系的綜合性學科。
既然儒學是全體大用之學,現代學者以不同學科的多維視域,對儒學的某一方面的內涵、思想展開研究,應該是一個有意義和有價值的事情。因為任何一門現代學科的形成和發展,都是人類認識世界、建構知識體系的需要,是人類的認識水平進一步深入化、系統化的結果。
學科的分門別類,有利于人類知識體系的深入發展和進步完善。當代學者研究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必須借助于不同學科的多維視域。同樣,現代學者研究儒學時,從各種不同學科的視域出發,研究儒學中的信仰、道德、審美、政治、法律、經濟、教育、習俗、心理、性格等各個方面,均有利于加深對代表中華文明、東亞文明的價值體系與知識體系的儒學的認識。
但是,我們應該知道,無論是傳統學科或者是現代學科的視域均是有限制的,我們又不能受到學科視域的限制,將某一學科視域描述的儒學看作是儒學的全體。確實有許多學者在研究儒學時,容易將某一學科視域描述的儒學看作是儒學的全體。克服這種學術片面、狹隘的途徑,就是能夠以不同學科的多維視域,來研究、思考這一全體大用之學的儒學。
當然,我們也注意到,主張以多維學科視域來研究儒學,并不是現代學者以多維學科來肢解、分化儒學,不能以現代學者、現代學科的傲慢與偏見,將儒學看作是現代學者肢解、分化的對象。實際的情況是這樣的,作為全體大用之學的儒學,其本身具有信仰、道德、審美、政治、法律、經濟、教育、習俗、心理、性格等各個方面的豐富內涵。我們之所以要以多維學科視域來研究儒學,只是因為全體大用之學的儒學本身就具有各種學科知識的豐富內涵,為了將儒學本身就具有的各種學科知識的豐富內涵挖掘出來,我們似乎只能以多維學科視域來研究儒學,否則,就不能全面地、正確地理解和把握全體大用之學的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