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北京等北方地區霧霾一度十分嚴重的城市,天氣狀況有了明顯的好轉,霧霾的天數大為減少,霧霾的程度也不再那么嚴重。即便偶或還會有霧霾來襲,但很快也會晴空朗朗。
藍天白云、空氣清新的生活環境,與環保工作者真抓實干、攻堅克難,尤其是環保督察組的鐵面無私、硬碰硬分不開。這其中,關停、治理“散亂污”企業,是極其重要的一環。
環保部近期的通報顯示,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散亂污”企業占存在環境問題企業的三成。尤其是在冀、晉、豫、魯等地,“散亂污”企業呈集群化存在,這些企業少則幾十家,多則成百上千家,對周邊空氣質量造成嚴重影響。
一直以來,“散亂污”企業頑固地存在,已屬老大難問題。如果說在大力發展市場經濟的初期,一定程度上的“散亂污”企業有其存在的客觀依據的話,則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再固守“散亂污”的發展模式,甚或任其成為經濟發展的主流,則沒有任何道理。
“散亂污”企業規模小、技術設備落后、生產管理粗放,基本上是以低成本的投入以及近乎零成本的環保投入為特征,到頭來,只能是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濃煙滾滾、污水橫流,空氣刺鼻、噪音巨大……基本上就是其寫照。近年來,各地出現的多個“癌癥村”以及一些地方極度惡化的空氣狀況,很大程度上就是“散亂污”企業肆虐的結果。
“散亂污”既是一種企業業態,也是一種經濟現象。可以說,只要“散亂污”存在,即難言產業結構的優化提升,難言可持續發展、長遠發展、綠色發展,難言民眾有較高的生活質量。
與污染大戶相比,“散亂污”企業規模小、不起眼,具有相當程度上的隱蔽性。在環境整治中,也存在抓大容易抓小難的問題。治理“散亂污”企業,成為改善空氣質量成敗的關鍵。
日前,從環境污染狀況較為嚴重的河北省石家莊市傳來消息,該市整治“散亂污”企業攻堅月行動已全面展開。石家莊市明確要求:在9月底之前,對“散亂污”企業實行“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理原料、清理產品、清理設備;縣(市)區長、鄉鎮長、村主任三級負責制,一抓到底,全面排查、整治、督察、問責。
不難看出,石家莊市對于環境治理的態度之堅決、手段之“狠”以及力度之大。各地若都能照此辦理,相信環境污染、霧霾橫行的狀況必將大為改觀。
解決“散亂污”問題,徹底告別“散亂污”,必先解決觀念、認識問題。一個時期以來,不少地方在此方面觀念陳舊、認識不清。譬如,認為發展經濟、增加收入,就是以最小的成本、最小的投入,達到最大的收益、最大的成效,認為只要是發展經濟,就可以不擇手段、不顧惜環境,造成當下經濟社會發展中諸多死結難解、頑癥難醫。
仔細想想,發展經濟、脫貧致富,就可以不管不顧、犧牲乃至破壞環境嗎?就可以無視乃至踐踏法律法規嗎?就可以以一時之利斷送子孫后代的生存環境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是故,以石家莊市為代表的整治“散亂污”行動,無論怎么“狠”,都不為過。
整治“散亂污”,可以視為是對既往嚴重過失的一種了斷、告別,甚或可以說此乃過去與未來的分水嶺——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如此,方能有一個可期許的未來。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散亂污”企業存在時間長,根深蒂固,且存在的土壤肥沃,因而,其極易死灰復燃、卷土重來。近日,環保部通報的28個督察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1684個“散亂污”企業的隨機抽查即顯示,部分地區仍存在“散亂污”企業整改不徹底、“散亂污”企業擅自恢復生產等問題。
這就要求我們:治理頑癥,就要拿出治理頑癥的妙方;打持久戰,就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與戰略戰術。要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等多種手段,多管齊下,合力攻堅。既要“圍殲”“圍剿”,又要各個擊破;既要一線作戰,又要鞏固后方。
需要指出的是,環保督察以及集中整治活動已然初見成效,此高壓態勢務必恒久保持。環保部門應乘勝追擊,肩負起現實重任與歷史使命,兢兢業業地工作,扭轉環保不力的局面。在工作中,亦不能形成督察依賴,認為整治環境唯有環保督察一途、只是環保部門一家的事情。各級行政部門首當負起責任,各個職能部門以及企業、社會團體,對于環境保護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希望此次對“散亂污”企業的整治,能夠成為全面提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整飭社會秩序、社會道德的良好契機。“散亂污”企業當休矣,“散亂污”現象更當休矣——其他諸如城市中的私搭亂建、違法經營,農村地區臟亂差的生活環境以及社會道德、人心人性中的“散亂污”等,都當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