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長避短 or 取長補短

上學時期,經常被老師教導不能偏科,要取長補短,任何一個科目的劣勢都有可能搞砸一場考試。而且還被教導,有明顯優勢的同學要把學習時間多給其他不足的學科分一些,以達到每門課都優秀或者平均。而到了大學特別畢業后參加工作,越來越地發現,在某一個崗位上,崗位需求的往往就是某一項技術,而不大可能需要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人才。特別地,一位應聘者可能會因為一個明顯的優勢被錄取,而各方面都均衡發展(每項技能水平都一般)的應聘者反而很難獲得工作機會或者即使有也是普通崗位普通工資。那么到底該揚長避短還是取長補短呢?

得到專欄超級個體中最近一期是優勢管理專題,詳述如何發現優勢以及如何面對自己的劣勢。

“優勢公式:優勢=才干×投入。概念:持續地近乎完美的表現,在特定方面持續地取得積極成果的能力。優勢有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有三個要求:近乎完美、持續、以及取得積極成果。才干:自然而然反復出現的思維模式、感受和行為。”所以,沒有持續的時間、精力、金錢的投入,才干也只是才干,遠遠沒有到達優勢的水平。

“四步培養優勢

第一步,偶爾遇見:在各種場合、經驗和嘗試中,偶爾發現自己特別有天賦才干的領域。

第二步,逐漸識別:多次重復、主動反思,逐漸識別自己的才干。

第三步,能夠利用:圍繞先天的才干,持續的擴充專業知識、學習技能,固化成能力。

第四步,外界認可:通過向外界展示能力的結果,逐漸獲得認可,成為優勢。”

每個人都有才干,或多或少,而且,并不是非得要比90%或者更多的人優秀,而是在自己的特質中選取更優秀更有可能通過持續的投入成長為自己的優勢,所以,在發現優勢的過程中主動反思、逐漸識別非常重要,否則的話,才干只能是才干。每個人都有才干,才干如同種子,只有把種子種下并悉心照料,才有可能結出優勢的果實。“始于才干,終于優勢”,借著古典老師的指引,每日踐行,成長為更優秀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