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弘丹老師針對21天寫作打卡群成員,作了題為《如何寫出高質量的文章》的微信分享,內容很多,為打卡,選擇自己被“觸發”的一個問題,略回應如下:
日記與文章雖然是兩種文體,前者是給自己看的,怎么開心怎么寫;文章必須考慮讀者的感受,它不僅是表達自我,更是一種溝通方式,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他人,不僅讓別人明白,更要能為對方產生某方面的作用。作為文章,應包括輸入、處理與輸出三個過程。.寫作過程中出現的不同問題,其實是不同的階段出了問題:
比如寫作沒有話題,找到可寫的題目,這就是輸入出問題了。你沒有積累材料,你沒有大量閱讀,你沒有大量實踐,你沒有認真觀察生活,你沒有更多的體驗,所以沒什么可寫。當然解決的辦法,就是多讀、多讀、多讀,多做、多做、多做,多看、多看、多看。
比如寫作的邏輯混亂,內容寫了很多,但讀者看不明白他說的是什么,文章的邏輯在哪里,文章的結構在哪里?如果出現這樣的現象,就屬于“處理”階段有問題。就是沒有想清楚,沒有把問題的順序、結構先排列好。解決的辦法之一是使用金字塔寫作法,自上而上,每一個觀點用一句話概括,然后將每句話展開。解決辦法之后,就是使用腦圖或在本子上先列好大綱,修改大綱,全部論點之間的關系都清晰之后,再開始寫作。
比如閱讀沒有吸引力,更別提文字節奏、文采等,這就是輸出的問題,就是我們一般意義上指的寫作,我們經常把各種問題的黑鍋都讓輸出背上了,也因為背錯鍋了,問題也就多年來都沒能解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