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說:數學題你兒子會做,就是很懶,不做。這是我們的常用說法。
如此的說法,會有什么樣的影響呢?如果孩子不認為自己很懶,他就會感覺到不被接受。
另一個方面,孩子常常接收到這樣的信息,慢慢地,孩子就會認為:老師都說我很懶,我真的是一個很懶的人。
孩子在學習上的狀況,真的很難得到改善。
那么,如何來理解這個問題呢。
當我們說,孩子很懶,這是一個標簽。全句的理解是:數學題兒子會做,但是他不愿意做。
那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做呢,可能的情況是:一是兒子在數學學習中遇到困難,是負向情緒的降低了孩子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兒子會遠離做題。
二是兒子在其他活動中獲得的快樂比比數學題上的快樂更多,他會趨近于其他活動,而遠離數學。
理解了這點,父母能做的就是去傾聽孩子,協助孩子處理情緒,同時提供必要的環境的調整,比如,給兒子配備必要的資料和老師,就可能幫到孩子了。
這是我兒子的案例,實際上我很能理解兒子,我會感覺他在經歷我曾經經歷的。現在對我的考驗,就是我是否能持之以恒地關注他,和他在一起,讓他有個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