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00 認知的過程,也是理解人性的過程 | 《思考,快與慢》第七章

寫在前面:如果有人跟我們問路,為什么我們明明不知道該走哪條,但還是會指出一條路?為什么我們如此看重第一印象?名人代言究竟是怎么回事兒?真的是越自信的人越正確嗎?以上這些有意思的問題,貌似都可以在這一章找到答案。

1、每個人都隨意給陌生人指過路

上初中時,有一件事發生在我媽身上的事,直到現在想起來還樂不可支。當時我跟我媽走在路上,如果沒記錯的話,那時我手里拿著5、6根羊肉串,嚼得津津有味。這時有一個中年男人,操著外地口音,很有禮貌地問我媽:“您好,請問糧貿街怎么走?”我很清楚地看見我媽楞了一下,讓后下意識地指向了左邊,中年男人道了一聲謝謝,隨即順著我媽指的方向走了。

當時,我就意識到我媽并不知道咋走,于是一邊吃著羊肉串,一邊嘿嘿嘿地笑。我媽以為我是吃羊肉串,吃得太高興了。現在想起來,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問了幾個人,大家相視一笑。看來,每個人都給別人指錯過路,也被人指錯過路。

為什么這么一種不理性的情況會如此普遍地出現呢?現在想想,問路是一個限時問答,這個場景的時間緊、任務重,而如果說“不知道”一則沒面子,二則辜負了別人的信任;所以下意識地就回答了這么個問題,當時的感覺肯定很不錯,哪怕這會給別人造成很大的困惑——這種指路方式不就是賭博么,如果有東南西北四個方位,那么賭對的概率就是25%。希望那位中年人是25%!

2、“第一印象”和“光環效應”

先看看下面兩組詞語:

艾倫:聰明——勤奮——沖動——愛挑剔——固執——嫉妒心強

杰克:嫉妒心強——固執——愛挑剔——沖動——勤奮——聰明

那么,你認為那個人更加聰明?

如果你跟我一樣,肯定會認為艾倫更聰明。在這里順序很重要,所謂的“光環效應”重視第一印象,而后續信息在很大程度都被消解了。

現在網上流傳的一句名言“顏值即正義”,在這里也可以找到解釋,我們認識一個陌生人,按照順序肯定大概率是先看外表,顏值的順序是第一的,因此,高顏值對于讓別人了解自己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并且,這種顏值的“光環效應”還可以遷移到其他方面——明星代言領域,一款產品會因為粉絲喜歡的明星代言而銷量暴增!哪怕這個明星并不是這一領域的專家,更有甚者,明星自己都不用他(她)代言的品牌。

最近看到陳坤強烈推薦費勇教授的一本書,這本書是講佛教的,陳坤雖然不是這一領域的專家,奈何“廠花”顏值高,粉絲多,這本書也輕松地成為了暢銷書。

3、講故事和認識事實是一回事嗎?

想知道這兩者是否一樣,最重要的是看這兩者最看重的是什么:

講故事需要什么?一個好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前后一致性,而不是其完整性。很多時候你會發現:知道得越少反而可以把已知的所有事物都囊括進連貫的思維模式中。

那么認識事實呢?這就難多了,首先需要搜集各方的證據,然后從各不同的角度來思考,還要反復質疑自己的看法;有時候,甚至是你知道得越多,越不知道該事實究竟是怎么樣的。

這時候可能會有這么一種有趣的情況——知道得越少,反而會越自信。在我看來,希特勒就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但是他說的話跟事實沒有一分錢關系。

那么,真相和事實是一回事嗎?當然不是,有一部電影叫《羅生門》,三個人從不同角度講述了自己對于同一件事的遭遇,都是好故事,但是結果卻完全不同!They are quite different then.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