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日子是快是慢,是苦是甜,是煎熬是期待,是忙亂是悠閑……反正只要有一日三餐,不管是山珍海味還是粗茶淡飯,有飯吃,日子它總能過下去。但關鍵是,你想過成什么樣?你現在過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嗎?
我相信,如果我們可以選擇,沒有人愿意過一種將就的生活,可生活并沒有給我們選擇的權利,有人一出生就是天之驕子,有人一出生就要學會懂事,也許他人毫不費力得到的東西卻是我們一輩子的無法企及。我們不能選擇路的起點,但是終點在哪里,決定權在自己手中。
買衣服的時候,你第一眼看的是價格,因為你知道,再好看的衣服,如果它超過某個價位,你不會買,徘徊留戀也是無用。你想去試一試牛排,猶豫了一下,還是選擇了肯德基,口腹之欲,忍忍就好了。你去趕車,明明打的又快又省事,你還是會提早去坐公交車,畢竟可以省下一筆錢,哪怕顯得微不足道。你想出去玩,可是出去就得花錢,你還是選擇宅在家或宿舍……
有太多時候,我們明明想要那樣做,可是想想自己的錢包還是猶豫了,猶豫之后很多時候便打消了念頭。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理智地壓抑自己的欲望,欲壑難填當然不是一件好事,壓抑欲望并沒有錯,甚至可以說是一件“好事”,人啊,要學會知足,知足常樂嘛。
可是有時會想,我還年輕,我不想一直就這樣“將就”地活著,我想過得更“精致”一點。至少,當我想做什么的時候,不用因為錢而猶猶豫豫。至少,能用錢解決的問題,我能夠有錢解決。如果現在就慢慢習慣了將就,那以后要怎么辦?
02
年幼時,我總以為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可后來我發現,事實并非如此。那時,我會羨慕別人的漂亮衣服和玩具,卻不會因為自己沒有而覺得自卑。后來,我不僅僅羨慕別人,同時還會覺得深深的自卑,這種自卑的感覺貫穿了我的成長,直至現在。
曾經某位同學的一句不經意的話讓當年的我耿耿于懷了許久,也許就是從那個時候,我開始變得敏感而自卑。
我不知道一個地區的人是否都會對所謂的外地人有所偏見,總之在我的印象中,長輩們都會對他們眼中的外地人頗有微詞,或許是排外,所謂本地人就好像是有一種天生的優越感,輕視那些外來者。慢慢地這種不由分說的優越感也感染了我,我以為自己是本地人就真的有什么不一樣,我也會通過一個人的衣著外貌去揣測對方到底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
直到有一天,那天不知怎么的大家都聚在一起談論著誰是本地人誰是外地人,有一個同學許是無心地當著許多人的面對我說:你看起來很像外地人的。我趕緊矢口否認,卻顯得有些無力。那一刻對于八九歲的我來說,委屈感來得猝不及防,眼淚在眼眶中忍了又忍。明明我不是啊,為什么要當著這么多人的面這么說呢?后來我才慢慢意識到,原來當我揣測別人身份的時候同樣別人也在揣測我,并且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我是外地人。
于是,我開始刻意地比較,從外貌,到衣著,甚至小到用品,這種比較的結果往往令我失望,原來我也是別人眼中的外地人,我什么都比不過人家,慢慢地我在那種自卑里越陷越深,無法自拔。
其實若是換作現在的我,未必會在意那幾句不經意說出口的話,但放在那個時候,臉皮太薄涉世未深,所以能夠讓我一直記著,一直想著,一直不甘著,一直自卑著。我該知道,我在那種比較中不可能獲勝,畢竟我們家也不過是親戚眼中的窮人而已。
慢慢長大,我依然會時刻感到自卑,甚至想要逃避那些讓我覺得自卑的人,哪怕我明知道對方是一個很好的朋友,卻無法對她坦誠。羨慕和自卑,這兩種情感始終交織在我周圍。
直至現在,我依然會羨慕別人,依然會覺得自卑,也可以坦然承認我的自卑。我安慰自己,那些親戚和旁人的不屑和看不起也不過是人之常情。
可我仍然不甘,我不愿想象他們始終是對的,我不愿想象我無力改變這種現狀,我不愿想象我的生活越來越將就……是的,我太害怕自己以后的生活一如既往,毫無起色。
03
是的,日子總能過下去,如果僅僅是解決吃飯問題,只要你肯吃苦你肯付出,你一定可以解決。但是除此以外呢?你有沒有什么不滿足?你對生活有沒有更高的期待?你有沒有想去看看這廣闊的世界?
有啊!我當然有!我知道我想要的生活不是僅此而已,我知道我想要的更多!也許是我太貪心,不知足,我只是想看看,這世界到底有多大!我只是不希望,未來的我依然處在這種自卑之中,而時間只教會了我麻木、習慣和得過且過,我只是想知道,我是否能把生活過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我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變成一個只會埋怨命運不公的人,我只是想要證明,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