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父親

??? 前日半夜,忽然醒來睡不著。好久之后才又入夢鄉。卻做了夢,在夢中夢見我己病逝多年的父親。醒來,披衣而坐,看著酣睡中的可愛的兒子,滄桑和懷舊、感恩和惜福、辛酸和苦痛......復雜心緒、萬千感慨,齊涌心頭。

?? 我的父親生前是一個優秀的中學老師,在我少年時,我數十次聽他的同事、同學、老師、學生、學生的學生、學生的家長、鄉親等 在人前人后稱贊他治學嚴瑾、誨人不倦、關心學生、熱誠待人、學識淵博,極善演講,口才出眾。父親病逝前因一次病后聲音己變得嘶啞。前來看望他的老師和學生背后都很挽惜,說他年輕時聲音宏亮,在數千人的全校師生大會上作報告,不用廣播,讓學生聽得入耳入心。他一生桃李滿天下,為官為貴的不少,但他仍保持清貧樂道的氣節,從不為個人事情去示好結交,別人請托他去找昔日學生辦事,也婉拒。

??? 父親對子女既是嚴父又是慈母。學習上關心輔導,生活上無微不至。我在外求學,每次回家,父親總是極其欣喜。總要設法買些好菜,(80年代中期我正當少年成長時期,那時每月吃上二三次豬肉己是難得)看著我們狼呑虎咽的樣子他就很滿足。母親總在事后抱怨我們少不更事,搶肉吃,不知體恤父親,讓他多吃一點補補身子。其時,父親常病,氣管炎、哮喘己折磨得他身體消瘦。但作為父親,他寧愿自己省吃儉用,也不想讓孩子在長身體時缺乏營養,影響學習和成長。我的功課成績,父親每月總要騎單車數十里去我所在的重點中學,詢問各科的老師們。放假回來,也總督促我們積極完成作業,做好功課。他常要認真檢查過后才放我和弟去玩。有空常吟古詩給我們聽。記得有次他背誦清代袁枚的《祭妹文》,禁不住流下清淚。我那時少不更事,還問父親咋哭了。及至成年,有次再讀到袁枚的這篇文章,為袁枚對妹妹早逝的悲情感染,才深深讀懂了父親。無情未必真豪杰,舔犢如何不丈夫......父親16歲時爺爺病逝,他身為長子,憑著念了幾年的私塾,辛苦教書掙幾斗米的薪水養活全家。(其時還有4個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在他的影響下,我十二歲前就能背很多唐詩了。長大后,在回憶童年課業負擔太重、家教太嚴的同時,也深深地體悟父親的那份沉甸的父愛和望子成龍的殷切之情。

??? 記得我初中時模仿朱自清的《背影》也寫了篇《背影》,是寫父親的。班主任閱后大為感動,在全班聲情并茂地誦讀全文,諸多負笈求學的如我等鄉下學子均心靈觸動,我更是趴在桌上淚流滿面......父愛如山,親恩永銘,父親在我幼小的心靈是如此高大,他冒雨送我看病,冒烈日酷暑為我送書送大米和蔬菜的情景,至今思來,仿佛如昨......

??? 1994年,慈父病逝,此后的人生,我獨自面對。在飽嘗人間冷暖、世態炎涼之后,在歷盡滄桑,艱辛坎坷之后,我深深體悟父親的不易。他的博愛、寬厚、仁慈、無私,他的博學、勤奮、自強、自愛,還有他的清貧、樂道、為人、修身及同病魔頑強作斗爭的不屈精神,是父親給我留下的寶貴的財富。

??? 子欲養而親不在,及今思之,空余淚痕。想到父親僅活了60歲,為病痛所苦,同疾病抗爭了大半生,他對生活是多么熱愛,對子女是多么熱愛,對事業對社會是多么熱愛!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飲水思源,親恩難忘,我終生的遺撼是未讓父親在世享受到兒子對他的一點孝心,讓他過上好一點的生活。假如慈父在世,看到可愛的孫子,他老人家有多開心!

??? 多年未夢到父親,也常未想起父親,在反省、自責、不安的同時,心中默念祝福父親在天之靈安息。

??????????????????? (注:作于 2007.11.03

??

附:

《祭妹文》

袁枚

?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七百里矣。當是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予幼從先生授經,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義事;一日長成,遽躬蹈之。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入戶,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悔當時不將嫛婗情狀,羅縷紀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

  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辦治。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義,諳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歸后,雖為汝悲,實為予喜。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后托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終宵刺探,減一分則喜,增一分則憂。后雖小差,猶尚殗碟,無所娛遣,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歡。嗚呼!今而后,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醫言無害,遠吊揚州。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及至綿惙已極,阿奶問望兄歸否?強應曰:"諾"。已予先一日夢汝來訣,心知不詳,飛舟渡江。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已辰時氣絕。四肢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嗚呼痛哉!早知訣汝,則予豈肯遠游?即游,亦尚有幾許心中言,要汝知聞,共汝籌畫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 當無見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見汝;而死后之有知無知,與得見不得見,又卒難明也。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于斯,便祭掃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兩冢,一為阿爺侍者朱氏,一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礦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侄詩后,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發禿,暗里自知,知在人間,尚復幾日!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汝死我葬,我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

  嗚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 袁枚(1716-1797) 字子才,號簡齋,別號隨園老人,錢塘人。他以詩聞名,創性靈說,多數作品抒發其閑情逸致。又能文,其文別具特色,是描寫景物,敘事記人的散文高手。這篇《祭妹文》是我國文學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表現了兄妹之間深摯的情感。另外作者的痛傷不單單是因為對胞妹的摯愛,還飽含著對她的同情和憐憫,對邪惡不公的憤懣,對自己未盡職責的無限悔恨,這使得文章包孕了豐富的思想內容,增強了震憾讀者的心靈力量。被祭的袁素文是袁枚的三妹,名機,字素文,別號青琳居士。素文未出生時,其父母曾與高姓指腹為婚,高氏子成人后,卻是市井無賴,極多劣跡。高氏提出了解除婚約,但袁素文囿于封建禮教,竟執意不肯。婚后,素文備受凌辱,終因不堪肆虐而返居娘家。自此忍辱含垢,年僅四十歲便凄楚謝世。

?  袁枚與素文是青梅竹馬,文章將二人童年及至長成后的生活中的瑣事,依時間順序絮絮道出,確是白描的高手。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穿插交錯,而且無不出之自然,恰到好處。近代評論家,將此文與韓愈《祭十二郎文》、歐陽修《瀧岡阡表》稱為鼎足之三,不為過分。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父親是個內向的人,堅強、剛毅、默默無聞、埋頭苦干、穩扎穩打。習慣將痛苦藏在心底。父愛如山,正如他名字一樣——保山。...
    浪漫滿窩閱讀 1,247評論 2 2
  • 2016年6月4日所寫 今天午休真真切切地夢到了我親愛的的父親,在夢中父親從醫院回到了家里,看起來身體稍胖,穿的衣...
    三月娥子閱讀 767評論 0 2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的一故事,一個自認命運不濟修破輪胎的小伙子來到一名算卦先生的面前。他問算卦先生:算卦先生你...
    蒲公英LiLychen閱讀 569評論 0 2
  • 開篇廢話 公司搬遷告一段落,吐槽一句,從此就需要過上車程一個半小時的上下班之旅了。。。。。。 上一篇我們了解了四大...
    進擊的歐陽閱讀 869評論 1 9
  • 1.1物體的旋轉 1.1.1對象的旋轉方式 (1)transform.Rotate 應用一個歐拉角的旋轉角度,eu...
    壹米玖坤閱讀 780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