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十里不如你』幾乎在一片“狗血”的吐槽中結束了。視頻彈幕里,微博話題中,關于“趙英男婊”、“秋水渣”、“小紅賤”等評價層出不窮。大家都在這段三角關系中各自站隊,想要辯論出個是非。
我喜歡小紅。雖然她自私、沖動、做事不計后果、作……身上有一堆的壞毛病,但她對于自己任何決定,幾乎從不后悔。無論結果好壞,都坦然接受。
聽過太多人說——“要不是為了你,我才不會變成這樣。”“為了你,我放棄了多少!”等等。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小紅應該怪英男明知道自己喜歡秋水還主動表白秋水,應該怪辛夷誤導自己裝矜持而導致秋水沒看到電影票,應該怪秋水在與英男在一起的七年里還表現出心里藏著自己……總之,她要怪的人,要怪的事真的太多了,可是她都沒有。
因為愛秋水,是她一個人的事。不放棄秋水,是她自己的決定。這一切與他人無關。
高一那年,我喜歡上了一個男生。在那個情竇初開的年紀,喜歡上一個人,眼里就只能裝得下他的美好,似乎一切的不完美都可以被忽略。即使,我喜歡上他的那時,他并不喜歡我。
他坐在我的后座。在那個還流行著傳紙條的年代,我總是想方設法的找話題,希望彼此能更近一些。而幾乎紙條來回傳遞不到三回,就會以他瀟灑不羈的字體——“乖,聽課!”宣告結束。
夏天的傍晚,校園總會不時的播放阿桑的『一直很安靜』。在無意中發現他寫的一首藏頭詩中,是對另一個女生的表白時,我默默塞上耳機,任淚水放肆。
“給你的愛一直很安靜,來交換你偶爾給的關心。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我卻始終不能有姓名……”
我趴在桌上,寫下了另一首歌,至今都沒有取名的一首歌——“沿途的風景將視線模糊,我們就這樣形同陌路……”甚至當眾唱給了他聽。
結果可想而知。
年少的我們,總是如此沖動,如此不計后果,在回望時卻顯得如此難得。
我沒有小紅那樣的毅力,在堅持了大半年,終于決心放棄時,他和我說“我們在一起吧!”。這實在是一個太意外的驚喜,以至于在后來的一年時光里,我始終小心翼翼的維護著這段感情。
直至失去。
不夠深愛的,遲早會失去。但當時的我,不懂得這個道理。
在他決絕的提出分手后,我遇見了如小紅身邊那位“獸哥哥”般的人。盡管當時并沒有電視劇中酒后纏綿那些情節,但我依然故作聲張地向他說明“男女之間該發生的一切都發生了。”
那時候的我們,為了證明愛的存在,無比的偏激與極端。我怨恨過他的不在乎,責怪過他的出現和離開影響了自己的正常生活,甚至認為是另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我們的關系。殊不知,每一個決定的主導人都是自己。當初是我決定要愛一個人,是我決定要在一起,那承擔后果的,也只能是自己。
不作的人都是相似的,愛作的人各有各的作法。再后來,我依舊在幾段感情中遍體鱗傷,但最終也用這遍體鱗傷換來了懂得,懂得了感恩,懂得了隨遇而安,懂得了只有自己才能給自己立項結案。
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我們不停的在變化中作出判斷與抉擇。但顯少有人,亦或是顯少有人承認,所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其實都是為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