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理解概念了嗎?

源起

前幾天需要做個演講,在演講前和領導就PPT進行了溝通,溝通過程中明顯感覺到了自己對概念理解的不夠透徹,領導幾個問題一問,原本感覺挺理所當然的字詞、概念,就沒法說清楚。比如就演講的題目來說---《***的演變》,什么是演變?什么是演?什么是變?什么發生了演變?為什么需要演變?一問才感覺自己思考得不夠清楚!

再細想,發現在生活中我們好像也并不會太細究概念,感覺都是理所當然的。而且每個人對概念的理解都是有差異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對概念的理解也會有不同。舉個例子:

  • 學習

學習是大家經常聽到、也經常說的一個詞吧?那你能解釋一下什么是“學習”嗎?

  • 如果你是個學生,你可能會認為學習就是上課、讀書、做作業等等相關行為
  • 如果你工作了,學習可能就是熟悉工作相關的內容
  • 而可能有的人會認為學習就是去認知這個世界
  • 甚至某人為了游戲通關去看游戲秘籍、泡網吧練微操,在他看來也是一種學習,但是可能在別人眼里就是不務正業了
  • 等等等等

現在再想一下,你真的理解概念了嗎?你真的給人說明白了嗎?別人真的聽懂你所表達的意思了嗎?

所以,我先來解釋一下我所理解的“概念”!

什么是“概念”

維基百科里的一個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概念”是對特征的獨特組合而形成的知識單元。

上面是“標準理解”。而我理解的概念是什么呢?

從“標準理解”里可以看出:

  • 概念是抽象的
  • 反映了事物的共性

我首先想到的是面向對象里面的“類”,類是一組對象的抽象,表示一類對象的共性,而對象相當于是對概念的不同理解。類組合成組件(概念組合成知識點),組件組合成子系統(知識點組合成知識面),子系統組合成整個系統(知識面組合成知識體系)。

對我來說,“概念”就是最小的不需要解釋的字詞!比如當你說“書”的時候,你就不需要解釋“一種出版社出版的、帶有封面、目錄、內容的,能學習知識或休閑的紙質的或電子的東西”!

而我們的溝通,是建立在這些“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說,兩個人的概念交集越大,溝通就越容易!反之,越難溝通!所以我認為“概念”是我們溝通、建立知識體系最基本的單元。

如何理解概念?

知道了“概念”是什么。那我們如何來理解概念呢?

  • 首先需要對概念有自我認知,即有自己的一個理解。比如上面的“學習”
  • 因為“學習”是一個過程,那可以通過實踐,形成適合自己的方法論
  • 將對“學習”的理解表達出來,通過別人的反饋,對其進行修正
  • 在實踐的過程中也可以對其進行修正
  • 通過不斷的積累,形成自己的知識點-》知識面-》知識體系

寫在最后

我為什么會有上面的想法呢?因為我遇到了幾個類似的例子!

  • 在和領導的溝通中,感覺他的思考方式是從一個概念出發,然后進行展開(上推和下探)
  • 之前讀了幾本李笑來的書,他在書中也提到了類似的方法,從一個概念出發,來衍生出后續的知識
  • 還有羅振宇在一期羅輯思維中也提到了類似的學習方法
  • 再之前,我在知乎看了一篇關于如何一周內摸清一個行業,里面的思路也很類似,先學行業“黑話”,其實就是行業里的概念了。等等等等。
  • 最后是個人在工作學習中的實踐,確實有效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里,最后一種閱讀方式---主題閱讀。大致方法就是讀一類書籍,總結出有共性的內容。這里套用一下,主題學習,觀察比自己牛的人,總結出相似的思維模式、觀點、認知,進行學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最近,我關注的好幾個公號都有在介紹一部日劇《校閱女孩河野悅子》,搞得我好奇心大起,趕緊追起來。 劇情是這樣的:女主...
    飛飛來啦閱讀 279評論 0 0
  • 傍晚,漫步在喧鬧的夜市 路上的行人來來往往,笑開懷 我突然陷入了一陣恐慌 孤獨與空虛不斷襲來 感覺與這個世界格格不...
    閑狐兔閱讀 26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