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正確的,但是沒什么用;我是對的,但是結果依然沒有改變;我是正確的,但是好像還是處理不好事件。很多的時候,我們常常出現這些情況,很多更多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因為這些結果而沮喪、而惱怒。終其原因在于我們屬于“表現型考生”。
? ? ?“表現型考生”,更多的時候只在意自己的表現對錯與否能夠被別人認可,而完全不理會自己是否真的正確或者好。這也可以理解為虛榮心,當然不論虛榮心強與弱,本身不會讓我們成長進步,相反的,更多的時候會阻礙我們成長。
? ? ?與“表現型考生”相對應的是“進取型考生”,他們關注的重點全部在自身,他們會關注自己今天有沒有比昨天更好,今年有沒有比去年進步,很少在意他人的看法。當自己的結果被他人認可,平常心對待接受,有時候會認為這些認可是額外的驚喜,當結果不被認可時,也不會有挫敗感,相反的,直面這些,以自己的勇氣來給自己的成長加油助威。
? ? 那么,正確真的就是那樣的無奈嗎?假如當現在有人說以后互聯網的交易方式更加的豐富多彩,如果只是停留在說的層面,那怕互聯網取代一切,對于我們都沒多大意義,但是如果我們對這個判斷進行行動,那么就是另一個結果。
? ?“眾人貪婪時我恐懼,眾人恐懼時我貪婪”股神巴菲特有這么一句至理名言,理解的人不同,發揮的效用是完全不是一個當量的。我的理解是,當這個事情是正確的,別人的想法和意見他人不認可,而且不認可的程度越高,那么用一種特立獨行的做法去實施,最后收獲的回報價值越大。
? ?也就是說,正確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只有當正確的只被少數人認可,而且這些少數人去特立獨行的做,這個正確才能體現出價值。例如,中國第一波接受原始股概念的那批人,證券雖然在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成熟,但當時在國內屬于新事物,這個事物即將高速發展是正確的,而且正確的價值非常的大,但只有極少數人特立獨行的購買了原始股,這些少數人后來也都收獲了本金十幾倍的回報。可能在現在看來,屬于馬后炮的分析,但是這也是給我們一些警醒,大多數人的看法是否正確有時候不是太重要,重要的識別背后的價值、識別后的行動、以及行動的力度與駕馭的勇氣。
? ? “看不到,看不懂,不去做,來不及”這幾個字分開來或者連起來,相信大多數人都看的懂,看的明白,但是看后理解的程度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