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特別不喜歡去計劃,偶爾計劃,最到位之處便是確定明天做些什么,怎么做會更好一些?剩下的時間該干什么,隨緣,完全沒底。也因為如此,做事常常顛山倒四,沒有任何目的,只是因為喜歡,有些時候會因任性而坦率,因坦率而顯得輕率,結局總是南轅北轍,最后也只能蹬一蹬腳來表示遺憾。
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的不如意事多了,也會時不時的反省,這是怎么了?哪個環節出錯了?腦子轉來轉去,也漸漸明白了是自己粗心的緣故,粗心是因為懶,懶得計劃,懶得思考,懶得準備。知道是如此,在行動上去改變,又需添加勇氣,改變不容易,尤其是患了“懶癌”晚期的我。
這次看到群里的第一天任務里有寫作三十天計劃,突然明白是時候開始改變了,就從這里開始吧。今天是寫作的第10天,之前已經思考過了,只是還沒有動筆,就此寫下這期的寫作計劃,主要想寫的文章分別有:
一.《小關的糾結》,這篇文章寫得有些斷斷續續,因為我寫作時的思緒有些拎不清,為了完成作業,硬著頭皮去完成的。
二.《媽媽與麻將》,這篇文章自我感覺還不錯,題材來自生活,我寫得順暢,寫后思路清晰了不少。我寫作習慣不好,很多時候糊里糊涂地寫,在寫的過程中找到了思路與主題,過程很被動。原因是不愛做一個大致的路線,隨著感覺走,走到坑里的事常發生。
三.《海南游記》,同樣來自于生活的記錄,自我內心戲太多,導致陷進自我安慰坑里無法自拔,他人不明白,我寫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我知道又帶著任性思維去排解情緒了。
四.《護航十九大,我們在行動》,來自工作上的記錄,因為了解的不透,或者說對十九大政策了解的不夠透徹,對現實社會的例子積累經驗不足,總之感覺寫得累,自我評價也不高。我準備繼續寫關于十九大與生活聯系的文章,幾篇文章待定,總希望自我感覺不錯。
五.《我的三十天寫作計劃》,就是本篇文章,不做過多闡述。
六.《請向功利低個頭》,這是生活里的思考所得,至于怎么寫,怎么設計都還沒有底。功利主要就是金錢,權力,以及人與人之間交流時的自我定位觀念,對方的態度與認知,我的態度與價值觀,溝通交流中順暢與碰撞。我個人想把這種畫面記錄下來,至于會寫成什么樣,需要看寫作水平吧。
七.《界限感》,大致關于同事之間的關系,夫妻關系,母子關系的對話描述等等。
八.《陪伴,意味著什么?》,這是一篇感性文章,陪伴子女成長,意味著傳承家庭教育;陪伴父母變老,意味著孝道踐行;夫妻倆的彼此陪伴,意味著互相扶持,相濡以沫,共同抵御世間的涼薄。人活在世,需要溫暖,陪伴就是最好的溫暖。
九.《不要輕易定位自己》,人生可以改變的機會很多,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自己的思維處于絕壁狀態。這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希望,更是一種姿態。只要自己不放棄,任何的可能性都會發生,不要絕望,要期望;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信任自己可以克服,堅信自己一定可以。一定要知道,人生最珍貴的貴人是自己,不要輕易選擇糟蹋。
十.感恩相識,感謝離開。一直以為領導的智商比較高,最近游覽朋友圈,才發現自己被領導刪了,有些領導,確實不值得高看。一個下屬都容不下的領導,還有什么值得我們去尊重,去仰望,去低頭呢?當初加了朋友圈,作為一個小員工,我小小的激動了一把,如今被刪,我也坦然。或許離開彼此的圈子,對誰都是一種解脫吧。
十一.《十九大,我的真實體驗》,十九大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機制建設,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
18期寫作計劃的要求是兩天寫一篇1500字以上的文章,同時需點評群里成員的文章。相對于微寫作一天一文,字數500以上的要求來說,我感覺輕松些,但在質量上又要求高一些。500字左右的文章,隨手寫寫,有時主題還沒強調就已經達到了數字。1500字左右的文章就不一樣了,如果寫到1500字,還不顯示主題,那么肯定是文章本身就是問題了。還有它特別顯文章質量,讀的順否,邏輯思維能力,主題中心的搭建等等,都在考驗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吧。
我的30天計劃,詳細的列了十幾個題目,這些都是經過本人深思熟慮后定下來的,或許寫的過程中會有所變動,新增的文章題目與原本的題目,哪一個更有創新意識?總之,我都會選擇在30天計劃內完成。
愿這一次的三十日寫作有所收獲,更希望寫下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思索而就的,不是糊里糊涂地拼湊出來的。
所謂的進步,大多數時候就是一個人的自言自語,還有一個人的寂寞相處過程。與自己較量,才是最真實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