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心而寫,不談邏輯,不談順序,寫的亂,但思想不亂。)
你遛過狗么?
反正我沒遛過,連狗都沒有養過。雖然我是很喜歡狗的。
自從前段時間家養狗咬人的事件發酵以后,大多數遛狗的人,手里都多了一根繩子。
遛狗有幾種常見的姿態,閑情逸致,狗的步伐跟著人的步伐,或是人的步伐跟著狗的步伐,狗與人保持著固定的距離,不急不躁,這種遛法是比較好的。
但有些時候,狗在人前面,狗的步伐不快還好,東跑跑,西跑跑,但它總在人前面。人還能看到狗,稍微加快點腳步,也能追上狗。把它抱起來。
有的時候呢,狗玩脫了,撒腿兒就跑,人沒辦法,只能奮起直追。這時候,如果手里還有繩子里,人就被容易拖的東倒西歪,甚至被拖在地上摩擦摩擦。
被拖在地上多好,不用自己費勁,就動起來了。
只是一會兒就要破皮流血了。
所以呢,狗太野,不好。目標定得太高,不好。貢獻小,回報高,可能也不是件好事。
換個場景,狗在人后面呢?
那不叫遛狗,那叫散步,閑情逸致,看天邊云卷云舒。
溜了一會兒,發現遲遲看不到狗,大多數的人做法,都會把狗拖過來,放在前面。
為什么要這樣做?
遛狗,看狗撒潑,看狗戲耍,乃是人生一大樂事。
遛狗不見狗,沒有了目標,方向也迷茫。
所以呢,狗太鈍,不好。目標定得太低,不好。貢獻高,回報小,可能也不是件好事。
所以什么樣的遛狗才是好的?
當然是本文一開始提及的,狗在人前,步伐一致,速度接近,閑情雅致。
走著走著,回到家,不管是人在狗前,還是狗在人前。進門的時刻,是接近的。
可能人得等狗一小會兒,又或是狗得等人一小會兒。
但一小會兒就是一小會兒,不會太久。
但如果是人生的一小會兒呢?假設一小會兒等于5年。那估計90%以上的人就受不了了。
遛狗50分鐘,等狗到家門,5分鐘。
人生奮斗時期50年,等目標達成,5年。
5年太長了,5年可以做好多事。人生最重要的大學經歷,一般人也才4年。
所以選狗很重要,選一只合適的狗,應該就能少等一會兒。前腳進門,后腳狗就跟上了。
什么樣的人,合適的,就是什么樣的狗。
厚德載物,厚人載厚狗。
給一個小弱面,數以億計的資產,大概率這個人會夭壽。
多大的金剛鉆,鉆多大的孔。多粗壯的手臂,舉多粗壯的啞鈴。
德行淺薄而地位高貴,智能低下而心高志大,力量微弱而身負重任,這樣的人,沒有幾個是不遭受禍害的。
這是孔子說的,這段話應該是有一個前提條件:“長期處于這種環境?!?/p>
只是古人說話,惜字如金。
德行淺薄,而地位高貴,那就養德。
智能低下,而心高志達,那就養智。
力量微弱,而身負重任,那就養力。
把自己提升到這個層次了,那就不會遭受禍害了。
不然一直被狗拖著跑,人生路上的景色,你基本看不到了。
但是呢,德是無法用尺子衡量的,就像社會上,倚老賣老的人很多,尊老愛幼,尊的是什么老?愛的又是什么幼?
我是這樣理解的,1 - 5 歲的孩子,它們的德,只有0.1分,而5 -10歲的孩子,德有1分,10倍差距,所以大哥哥要讓著小弟弟。
10 - 15歲的孩子,有5分,5倍的差距,所以還是得讓。這叫愛幼。
70歲的人,有800分,80歲的人,有900分。差距不大,二分之一都不到,不會有人對著70歲老爺爺說,這位老先生80歲了,你尊尊老,讓一讓他。
一般都是70歲的人,主動讓。
這是為何?
因為上述所提到的分數,是每個年齡階段的區間。具體數值并不嚴謹。
德的分數累計夠了,自然會從方方面面表現出來。
但中國人有一部分人是這樣子的,三十多歲,四十多歲的人,德的分數累計,有些還不如20歲的小伙子。
所以他們就要倚老賣老了,因為年齡是他們唯一的優勢呀。
老子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橋還多。
但他們不懂的是,你吃鹽,只是吃鹽。老子走橋,是踩了坑,是從經歷衍生出了方方面面的經驗的。
你吃鹽除了被咸到,你還有啥?
遇到這種人怎么辦?
涼拌。
希望你們都少遇到一些這種人。
回個頭,德無法用尺子衡量,所以要怎么辦。
《了凡四訓》里面有答案。
無法衡量,就唯有不斷行善積德。
切忌抱有僥幸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