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師,您好!
感謝本周您的來信,讓我進一步理解工程思維。通讀下來,有三點延展出更多細節記于我心,也是我對本周內容的梳理和內化。
一、提煉成模型更容易深入人心
人的記憶里怎么說也是有限的,或許它符合80/20定律,一個學習材料、一本書通讀下來能被牢記的只有那20%的要點,80%都可能被無意識的抹去。那么,留下的到底是什么?通過本周的來信我發現,能留存在內心的是“知識晶體”即被總結提煉出的模型。可見,濃縮的才是精華,這話一點都不假,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而它則是打開心靈之門放飛出更多精彩內容的鑰匙。因而,能不能被模型化是自我是否學到東西的最好檢驗方式之一。它易被提取,也易和其他“知識晶體”產生更多有趣的鏈接。
好了,言歸正傳,談談本周收獲的兩個“知識晶體”。
二、一個公式:成就=成功率*事情的量級*做事的速度
雖然來信主要在闡述量級的問題,但當它存在于一個公式中更容易讓人看清它的位置。
量級是成就公式的一個變量,在我理解看來它代表:
001更大的視野
量級,吳老師用很形象的比喻說就是芝麻、橘子、西瓜、大象、大山、地球、銀河系這樣大的差別。因而擁有了量級觀就擁有了更大的視野,做事的方式必然不同。當別人專注于細節揀芝麻的時候,自己就已經破解了西瓜的問題。揀芝麻的人容易活在當下,以目前的情境為依據做決定,比如是貧苦人家的孩子是繼續讀書還是早點工作,選擇工作一定程度上是揀芝麻的思路,因為工作可以讓家人迅速收獲一筆又一筆小小的收入。選擇繼續讀書則是把眼界放大到未來,以投資的心態等待獲取西瓜大的報酬。
小視野很容易獲利,畢竟芝麻那么多。因而大視野的“便宜”只屬于少數人,他們有耐心等候,從長線中掉得了大魚。
002質變的結果
另一個角度看,量級不同,結果自然不同。以一敵百猶如以卵擊石,尤其是當“一”不夠強大的時候,即未形成質變,它就處于小量級,是挑不起大量級的事的。正如,有太多時候太多人覺得自己不含糊,有足夠的人脈資源可以支持自己離開企業,但當出了企業的門才發現,以個體的身份出山,多數資源也隨之散去。大量級的并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平臺和站位。如何利用好自己能到達并且牢牢站在上面的平臺去擁有更多的話語權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但開始就沒有量級的概念的人很容易犯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存在的錯,忽略了大的體制、系統帶給自身的利益。當有這樣的系統為依托,也就是能以一敵百的質變的結果。
003不同的習慣
當有了西瓜的視野,必然所做之事和揀芝麻有不同,會深化出不同的習慣。例如從總體的人生角度出發去思考價值,和從當下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是有很大區別的。體現在購物方面可能是“揀小便宜吃大虧”和“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的差別。從人生角度的量級看,為了一點點小便宜而去比價所耗費的時間精力都是超過小便宜本身的價值的,這樣的小便宜性價比并不高,我們應該把精力放在制造“大便宜”上,用有限的時間成本換取更多的資源。這也是為什么當下有那么多人愿意參加收費的課程和活動,而放棄挖空心思找免費資源以及蹭免費活動的原因。因為付費代表更高一些的量級,它從一定程度上省去了篩選的成本。
當擁有更大的視野、質變的結果、不同的習慣之后,我們的量級觀就已經甩了大多數人好幾條街,也就增加了獲取成就的砝碼。
其次是成功率和做事的速度,這兩點都需要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磨礪,只有做事才能從不熟悉到熟悉,從熟悉到成功,也只有在這個熟悉的過程中速度才可能得以提升。由此可以看出這個公式是觀念和行動的乘積,進一步提煉也就是所謂的知行合一了。
三、一個圖形:在基線和邊界之內做最大的努力
看到這個圖形,我想到了天地人的概念。天是我們的邊界,我們再怎么努力也出不了天,就好像孫悟空再怎么鬧騰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一樣。地是我們的基線,我們必須腳踏實地的站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行徑。人是我們自己利用動能從地到天的攀爬。
人不管有多努力都不能沒有對天的敬畏心,極限是必然存在的事情,正如我最近在做的減脂,我不能不承認會有自身運動能力的極限,會有平臺期,以及身體在健康的狀況下本身就有一個體重的極限值,就算運動量再大,飲食再科學也不會更瘦,突破了極限也就意味著不再擁有健康。當然,我們同時擁有底線,通過吃喝拉撒睡的日常保持這樣的底線,當熬夜、垃圾食品等等沒節制沒底線的事情做得太多的時候,想必是站到了地下室即底線之下,那就離閻王爺的家不遠了。而我現在就是在從吃喝拉撒睡的日常中想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到達自己的最優身體狀態解。開始或許會很輕松,因為動力足、有興趣等原因,每天都可以保持較好的生活習慣,體重和身體質量都會較大幅度的提升,就如圖形里面攀爬的那條粗線,但隨之而來的則是規律的乏味和平臺期,之后就需要更多的干預來達到理想。因為知道邊界即極限這回事兒,所以在干預和努力的時候方向就不會錯,不會做根本達不到而非要孤注一擲的事情。
以上就是結合實際對本周內容的一些粗淺認識。愿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量級觀,在邊界之內,在底線之上努力做得更多更好。
學習者:損損
2017.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