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曉說》講到了當年中原大戰(zhàn)的時候,張學良跟蔣介石之間來往的電報,其中透漏了張學良給蔣介石開出的天價條件,其實相比最終結果來說,即蔣最終勝出,張要的確實不算過分。但是來來往往,討價還價,比如1500萬大洋,天津港的收入以及后來鐵路的收入,讓我突然感悟到一個千古迷津-人性之貪婪。
從古至今一直使然,圣人亦不免俗。孔夫子也說過,食色性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即便做到帝王,全天下都是我家的,但還是對錢耿耿于懷。比如道光皇帝為了省錢,裁撤邊疆的軍隊,最終導致后來的鴉片戰(zhàn)爭時期,各地調(diào)兵不力,最終戰(zhàn)敗,開啟了屈辱的近代史。還比如和珅,已然富可敵國了,但還是斂財不止。和珅這個人才華極高,長相也是美男子,所以才被外貌協(xié)會的乾隆皇帝器重。身兼多職,權傾天下,一個貌似看起來完美的人,卻有最大的缺陷,背負千載罵名,貪婪多么可怕!雖然可能有人會說,是體制,整個王朝都腐敗透了,但是我相信,如果和珅能夠有所收斂,也許即便被嘉慶搬倒,也不會遺臭萬年。近現(xiàn)代更是比比皆是,我們那些娛樂明星們,不遺余力的去代言,趁著自己最火的時候去開演唱會,為了片酬努力爭取著,包括無形的獎項也爭得昏天暗地。前段時間金馬獎范爺落選,據(jù)一個評委透漏,他在電梯里看到范爺黑著臉,帶著彪形大漢的保鏢進來,嚇得縮在一角。同樣,更多沒得獎的大腕們,經(jīng)常是不來的,尤其是提名還沒得獎的。我們這些小民呢,也一樣的,對錢更是孜孜不倦的追求。也許我們的理由可以很高尚,為了家人的驕傲,為了未來的自由,為了旅游的夢想等等,但是本質(zhì)上就是錢。也許你會說,這是社會造成的!我們國家是低福利的,人民很沒有安全感,當然就需要錢了。但是反思下,所謂的安全感,不也是一種貪婪嗎。畢竟,資源就那么多。你多了,別人就可能少了,這是零和博弈。
可能有人會反問,你說人性貪婪,難道你不是嗎?我是,畢竟我是蕓蕓眾生中的一員,得道高僧也說過,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個是名,一個是利。貪婪是人性,其實也只是客觀存在的現(xiàn)象而已,沒有所謂好或者壞的屬性,任何事物也都有兩面性,但是我們面對貪婪,起碼要秉承幾個基本的原則,才能不至于沉淪。總結如下:
第一,合理利用貪婪,我們貪婪,我們要有錢,我們要有好名聲,所以我們就不能懶惰,就不能自甘墮落,要上進,讓貪婪成為一種前進的動力。
第二,不被貪婪所累,我們雖然利用貪婪,承認自己貪婪,但是我們不能因為貪婪丟掉很多原則和底線,比如歷史上的賣國賊,和前文說的貪污犯,即便在制度上,暫時你是不會受到制裁,但是只要是有違人類基本價值觀的事兒,早晚有一天,你會為此付出最慘痛的代價,遠遠大于你的所得。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貪婪,把自己變得不是人。
第三,正視貪婪現(xiàn)象,這個是我們與人交往所必備的,比如你開公司,激勵員工,只用一些縹緲的理想,那結果自然是白費力的。很多人都真正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做事的時候就是總是忽視。再比如,你想讓某人幫助你一些事情,無論這個人與你有親近,只要不是爸媽,都不要忘了告訴他能得到什么,談錢不傷感情。
看到這里,所謂道德高尚的人士一定會站出來指責了。但卻讓我想到了曾國藩,曾經(jīng)一度清高的知識分子,結果屢屢碰壁后,改變?yōu)橐粋€開始用世俗手段做事的人。發(fā)現(xiàn)并正視我們身邊的規(guī)律,并會合理利用的人,才是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