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思維模型學習—13不平衡性思維模型

現實生活中,不平衡無處不在。

也正是因為有不平衡,所以才需要有人去解決,而看到一個個不平衡的人,就看到了一個個的機遇!

樊登老師在《低風險創業》一書中寫道,“創業的第一步,是找到一個不平衡(痛點)。

如,阿里巴巴創立之初看到了做生意難的問題——愿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混沌大學創立之初看到了創新力不足的問題——愿景”學創新,在混沌大學,用創新助力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成就不凡“

硅谷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維諾德·科斯拉說:“每一個痛點都是一個機會”。

今天我們來聊聊時不平衡性思維模型——查理·芒格100個思維模型中的第13個,一個讓我們看見機遇的思維模型。

本文依然從三個方面進行介紹,何謂不平衡性思維、生活中的不平衡性思維效應、怎么更好的應用,供參考。

01、何謂不平衡性思維

一、不平衡性

所謂不平衡性,這里不指蹺蹺板一高一低,而是說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勻速的。

比如,小孩子長個子,在成年之前,身體一直在長高,但有些年長得快一些,有些年長得慢一些。而且在青春期前后有一個高速增長期,幾個月的時間就能長出之前一年的水平。

大家還記得小時候學的一個成語——揠苗助長,這就是沒有明白農作物生長的不平衡性,才導致的可笑行為。

二、不平衡性思維

所謂不平衡性思維,主要指以下兩種方式:

一種是,事物自身發展的不平衡性;一個事物從誕生到發展,應用,大規模普及,都有一個過程,亦可以說是事物本身隨著時間的發展。

如,手機通信中的1G、2G、3G、4G、5G(語言的模擬技術、文字的數字技術、移動互聯網的智能化、視頻無線帶寬、萬物互聯)的誕生,成熟,應用,這過程導致產品的不斷迭代:

1G摩托羅拉大哥大—2G愛立信手機—3G安卓機HTC Dream— 4G蘋果手機—5G華為手機。

又如,前面提及小孩子長個子、生活減重、成語揠苗助長,都是事物自身發展的不平衡性。

另一種是,空間的變化,不同地區普及一項技術的誕生成熟應用不同,因而有不平衡性。

比如說,目前,鐵路在我國很成熟,已全國覆蓋,但別的國家的鐵路發展和中國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如目前的非洲,還有很多地方沒有火車,所以我們國家會幫助非洲建設鐵路。

還比如,互聯網,一開始我國很多的APP都是照搬美國,也是利用這種不平衡性。

三、不平衡性思維模型

所謂不平衡性思維模型,就是將不平衡性思維應用到解決問題上。看到事物自身發展的不平衡性,看到不同空間的不平衡性。

在解決問題、做決策、行動時,有意識的尋找事物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從而快速、準確的解決問題,看到機遇,抓住機遇。

02、生活中的不平衡性思維效應

一、平衡循環

平衡循環又稱平衡運動,指的是事物總是從一種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平衡的螺旋式循環中得以發展。平衡→不平衡→新平衡→……

如,社會發展,從吃的飽吃得好;人與人的關系發展,從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個體人格成長,從依賴型獨立型再到互賴型;學習態度發展,從知之好之再到樂知……

二、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稱帕累托法則,不平衡原則。

此法則由約瑟夫·朱蘭根據維爾弗多·帕累托本人當年對意大利20%的人口擁有80%的財產的觀察而推論出來的。

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的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余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社會約80%的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

美國企業家威廉穆爾在為格利登公司銷售油漆時,頭一個月僅掙了160美元。

后來,他仔細研究了“二八定理”,分析了自己的銷售圖表,發現他80%的收益卻來自20%的客戶,但是他過去卻對所有的客戶花費了同樣多的時間——這就是他過去失敗的主要原因。

于是,他改變策略,把精力集中到重要的客戶上。不久,他一個月就賺到了1000美元。

穆爾學會了二八法則,連續九年不放棄這一法則,這使他最終成為凱利一穆爾油漆公司的董事長。

二八定律告訴我們,不要平均地分析、處理和看待問題。

生活中,我們不必追求完美,不必苦苦追求所有機會,只要把握了關鍵的“20%”,就能獲得巨大的成功,所以,二八法則,又稱為“最省力”法則。

三、新、老木桶理論

老木桶理論的核心內容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決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板,而恰恰取決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

所以,生活中我們要補短板,求平衡

新木桶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當今社會,沒有必要把木桶的每一塊都做強,做長,而是在有”完整桶“意識的基礎上,把一塊木板做強,做長。

所以,新木桶理論告訴我們,生活中我們不要著力去想怎么克服自己的缺點,而是想怎么發揮自己的優點,怎么把自己的優點做到極致。

如,新時代,我們需要做了一個”一專多能零缺陷“的人。

所謂一專,指的是專攻自己的專長,培養自己的專長;多能,指的是盡可能的多儲備幾項能力;零缺陷,指的是通過自身努力學習,提升自己的弱項,讓其及格。

03、怎么更好的應用

一、學習,覺察到不平衡

事物變化發展都有其自身規律,而洞察其規律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做基礎。

那么,人的一生到底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呢?

這里我在“學習的本質是什么?”一文中做了詳述,具體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提升生活能力的知識,如健康生活、與人相處、養育后代方面的知識;

第二部門是提升工作能力的知識,如查理·芒格經常說的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知識;

行業發展、技術趨勢方面的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

二、思考,找到關鍵點

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構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個矛盾以及矛盾的各個方面在事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要思考,充分調動大腦里面的各項信息及結合外部信息把一個問題想透徹。

然后利用兩點論,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利用重點論,明確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

三、行動,解決不平衡

優秀的人大多數都有一個特征,就是行動力非常強。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前面我們找到關鍵點后,就要開始行動,在行動中檢驗關鍵點是否正確,并根據實際情況對關鍵點進行修正。

行動,是解決一起問題的關鍵。

我們要做思想的巨人,更要做行動的巨人。

04、寫在最后

不平衡無處不在,機遇藏在不平衡里。

愿我們通過學習、思考、行動,早日掌握不平衡性思維模型,看見機遇,抓住機遇。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內容。

與您共勉,謝謝。

圖,網絡,侵刪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