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新人入職面試的時候該怎么樣。

你總說畢業遙遙無期,但卻獨自偷偷去面試。

1、

還記得剛準備畢業,求職的時候,經歷了無數次面試,包括群面,單面,各種面。其實群面就是用人單位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對一組求職者進行集體面試,求職者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圍繞同一個主題進行討論,并且得出自己的結論。用人單位通過觀察,記錄最終篩選出幾個表現出色的進行下一輪面試。

說回群面吧,說白了,要通過面試,就是要讓面試官對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記住自己。既不能沉默寡言,也不能過度表現。曾經和幾個用人單位的HR和老板聊過這個話題,他們更偏向于那些抓住一個時機或者是最后一個發言的人,因為這樣的發言在慣性思維上更加能加深印象。

還記得我去一家公關公司面試,當時也是一個群面,內容是圍繞一個企業的公關事件開展額,作為汽車專業的我,對這些企業事件頂多就是刷微博的適合看過一兩眼就退出軟件的人。聽到其他人都是有過相關經歷的,一會兒舉大企業公關事件例子,一會兒拿出相關法律規定,聽得云里霧里的,明顯的,我完全插不上話,雖然聽不懂,但是基于習慣,還是不停地記錄和整理其他人的觀點。

20多分鐘過去了,我幾乎沒說一句話。

還剩三分鐘的時候,我決定發聲:“我很同意這位同學的觀點,請允許我再補充兩點,在補充前我也把大家的意見整理一下。”

于是,把之前記錄整理的其他人的觀點列了個一二三,然后從中提煉擴展了兩個新角度,算作自己最后也是唯一的一次觀點陳述。

發言期間,我能明顯感覺到幾個面試官的眼睛在發亮,最后成功通過面試的結果也印證了,最后發言,以及這樣的處理方式是有一定效果的。

2、

有些人在人際關系中,過于急切地想表現自己,本以為可以通過不斷地“刷屏”來獲得亮相機會,贏得印象,但或許因為沒有邏輯,或許因為文字直白,反而讓人產生了反感,遭到拉黑、屏蔽,得不償失。

這恐怕相當于鍛煉身體時的——用力過猛吧。

小時候接觸美術,知道在藝術的角度上,有一個詞語是“留白”,講的是故意設置懸念,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這和我們說話是一樣的,有時候刻意地減少表現內容反而達到更好地表達效果。

填鴨式的講話,說的信息很多,真正入耳的卻很少。

這讓我想起奧巴馬在向全世界宣布擊斃本拉登的時候,他在臺上演講接近尾聲時,用嚴肅的表情正式宣布,本拉登被擊斃,然后停頓了2-3秒,眼里露出犀利而堅定的神情。而這2-3秒的停頓,既是對恐怖主義的震懾,也是讓全世界看到了美國反對恐怖主義的信心和決心。

這也是“留白”的力量之一。

3、

最近沉迷于TED,喝著濃郁的美式,聽著各行各業別人的牛逼,也有各行各業的挫折,其中關于職場上的一個演講——《被拒100日》里面那位華人,用幽默讓人深思,風趣活躍著整個現場,觀看完這短短15分鐘的視頻后,坐在辦公桌前的你,或許會坐不住,向往靠窗的地方站一站,好好地看看這座城市。

但是,別人牛逼的認知,別人失敗的挫折終歸是二手的,而且因為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時間階段,別人的知識,不一定在你身上同時適用。

只有你自己行動,你才會擁有屬于自己的路。

spenser說,別人說的再好,都只是還好,真正的“雞湯”,都是在發生在行動以后。

好吧,梳理一下。

1、嘗試聆聽和總結;

2、嘗試留白的交際方式;

3、行動起來。

end

作者:廣義

懂點策劃的南方漢子,寫點文字,書寫回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