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里的人情社會

中國是再典型不過的人情社會了,自古以來,中國人成事的一項重要因素就是“人情”。藝術來源于生活,一部部影視劇自然而然也將這種社會現象展現出來了。

《人民的名義》熱播,公安廳長一角深入人心,一個悲涼的角色,一個讓人痛恨卻又忍不住可憐的角色。他的一生仿佛就在詮釋“人情”的作用與反作用。

公安廳長利用職務之便將“人情”送出,塑造出“重情重義”的形象,當然,電視劇里凸顯的是他“違背原則,背叛黨和人民”的反面形象。而他自己也受惠于自己岳父和省委副書記的“人情”,步步高升。

如果沒有這種人情,他可能要在窮苦的深山里待上大半輩子,為自己的懷才不遇唏噓不已;也可能像當年的“緝毒英雄”一樣心懷正義,意氣風發。

可終究,他被人情的反作用侵蝕,墮入萬劫不復之地,錯過了最愛,喪失了生命,所有的政治理想化為泡沫。這樣自私的“人情”,是為大眾所不能接受的,物極必反,這一切造就了他悲哀的結局。

另一位為人情所作用的是前任檢察長,雖然最終也為“人情”所累,但他是帶著世人的無限敬意離開,無論是高官厚祿者,或是平民百姓,都對他有著無限的敬仰和打從心底的尊重。

耄耋之年,為了工人的利益仍在奔走呼號。起初幫助工人持股,一生便為這件事情負責,除去作為黨員的責任,“人情”也是重要的原因。

工人找到陳老,仿佛就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訴說著自己的難處,希望公平正義能在他這里實現。幸運的是這位老黨員是正義之師的一員,信誓旦旦攬下此事。

處理工人股權的事情一波三折,很是艱難。大火燒廠,綁架威脅這些事情都讓這位八十多歲的老人遇上了。“人情”倒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沒有陳老的“人情”,冒充警察的拆遷隊或許就被工人打的非死即殘,被綁架的廠長的孩子可能就命喪瘋狂的工人之手了。沒有陳老的“人情”,市委的關注度可能會更晚一些,工人可能就見不到省委書記親臨工廠指導工作。

與公安廳長相反,這位前任檢查長的人情都無私的用在了“人民的利益”上了,所以他離開人世時,相識之人為他痛哭流涕,聽聞他事跡的人惋惜不已。

但不得不承認,現實世界里像公安廳長一樣使用“人情”的人似乎要比前任檢察長這種人多的多,當然,公安廳長用“人情”過度,越過了雷池。現實世界里的人沒有這位廳長極端,相同的方式不一樣的力度。

讓這種“人情”消失在世界上的唯一方式就是人類消失在這世界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可還要用之有度,這不能成為“濫用職權”的理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切的“人情”使用都要合乎法律,不能違背良心。

用“人情”時,縱然做不到陳老的大公無私,也千萬不要像廳長那樣一心只為己。做到“用之有度,無愧于心”,在現實世界中算是可行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