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歡有文字的東西,閱讀時看到作者寫的動情有趣,霎時就癡迷于文字的力量不能自拔。
像昨天讀到張嘉佳的那首詩:
"有很多話想跟你說,
但一直沒有機會。
我攜帶著它們穿越季節,
掠過高架,
鋪在山與海之間。
花盛開就是一句,
夜漫過就是一篇。
黃昏開始書寫,
黎明是無數的扉頁。
全世界拼成首詩,
我愛你當作最后一行。"
百轉千回,讀之不能自己,知道對文字的癡愛,此生終是難逃。
帶文字的瓦當,即使殘缺不堪,熱愛不減。
刀刀見骨的字體,歲月風華的痕跡,將冰冷的瓦礫變得溫情,猜這是哪個諸侯哪位王爺大殿的闊氣與尊貴?
你不知,但能明白從千年到如今,它的骨它的靈它與你的一見傾心。
這個傳世的青花盤引起注意,就是上面38個福字與合歡花的纏枝紋;取意多福美滿之吉祥寓意。
05年佳士得元青花鬼谷子下山2.3億驚世駭俗的一拍,讓世人對青花瓷有了重新的認識;可是,你看到的卻是青花的雅素,靜潔,更接近國人不媚俗,崇尚自然的高潔。
有文字的青花素盤,就有了交流的溫暖通道。
每天上班下班,都會看見這條街的那位清潔工在靜靜板書。
一遍一遍寫下,一遍又一遍消失。
想去木心的那句:
一個醉鬼哼著莫扎特踉蹌而過,
我覺得自己蠢極了!
文字,是我們即使身處低微,依然還能對世界的善待與熱情。
當然不是因為這個陶罐能容千年老酒,而是那枚印章,帶文字的印章深深引起你的癮。
這是家族的徽章還是匠人的印記?沒人能確切告訴你,所有的答案,都只是接近;這也許就是不為外人理解的收藏的樂趣。
這是一個傳世的眼鏡漆盒,如果沒有上面的文字記載年紀,從它的漆器工藝,紫銅嵌扣,你能判斷它清代的大致年份,可是文字明確的書寫,讓今天的我們再次撫摸,就有了確定:"你好,久違!"
這是另外一件傳世的帶文字的太師少保題材的礬紅觀音瓷瓶,它底部的印跡帶你走進了宣統年間。
宣統只有三年,晚清走下神臺,辛亥革命勝利,民間的物證傳到今天,殘缺無華,可是記載的正是那年那月,觸動你想起那個百廢待興的新舊更替。
喜歡在文字里游戲著歲月的風華與滄桑,那些依稀的存在與曾經的美好,因為有了文字終于有了重聚。
你讀《紅樓夢》: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你讀老毛的《沁園春.雪》: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倶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文字像一束光,照耀熱愛的自然與世界,帶著你每一天發現接近未知的有趣,你怎能舍掉這種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