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說“友誼的小船”

圖片來自網絡。

最近都在熱議“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說得友誼這事兒貌似悲觀了點兒,其實也只不過是將現實做了一個比喻而已。

記得上高中時,我前座是一個很文藝的女同學,有次自習課她轉過頭和我啦呱,其中有一句是:朋友的作用常讓我想到被子,最終讓被窩暖起來的是我們自己的體溫。

很多年之后,我還記得她一轉頭的眼神,我理解為,交朋友要先自己真誠,才能交到真誠的朋友。朋友的小船需要大家共同致力于它的平衡,才能不翻。

有一種友誼叫“親同學”

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都會結下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學,尤其是走上工作崗位之后,“同學關系”變得尤為親切,因為在校園里的那些純真與簡單,等到成人之后便很難再培養得出。

Z是我的初中同學,他當年酷愛計算機,沒上高中便進了一所職業學校攻讀計算機,后來入伍當兵,在無錫成家立業。期間有十多年的時間,我們沒有交集。偶爾的一個機會在網上接上了頭,便感覺親切至極,恰好我需要一個采訪,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于是請求他的幫助,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放下手里繁雜的業務,為了滿足我那個專題稿件的需求,被我盤問和挖掘了半天他的奮斗史。稿件刊登后,我將剛出爐的報紙給他EMS過去,他至今收留著。有一種“親同學”或許因為忙碌而疏于聯系,但是一但有所需,他就會不帶一點遲疑地跑步前進給你幫忙,我甚至都用不著說一聲“謝謝”。

有一種友誼叫“甜閨蜜”

閨蜜閨蜜,貌似有一點曖昧的秘密在里面。作為女性,誰沒個小心事、小私密呢?或許與家人不方便溝通的事情,都在閨蜜這里解決了,或許與外人羞于表達的事情,在閨蜜這里傾訴了。無論處于哪個年齡階段的女性,都必須有幾個甜得膩歪的閨蜜們在你的內心世界為你撐傘,而她們傳遞給你女性所特有的力量,讓你失意的時候再蓄滿能量,讓你悲傷的時候能有個可以任意打濕的肩膀。

在我生活的城市里,有這么三五個閨蜜,我們經常挑一個清閑的周末,把孩子扔給爸爸們帶一天,然后聚在一起吃個閑飯,啦啦那些可能郁悶可能歡喜的雞零狗碎的事情,八卦一下周邊各種熱點人物的故事,喝點小資的紅酒,K個跑調的歌,嘻哈一陣釋放一下內心的壓力,然后把一個陽光向上的心情帶回家。

有一種友誼叫“發小兒”

“發小兒”,我們經常用“光著屁股長大的”來形容,兒童時代共同經歷過的那種歲月,是一種難以抹去的烙印,有著共同的成長背景,一起買小龍女的貼畫,幾個人一起分享一包跳跳糖,夏天一起吃一根冰棍,冬天藏到一個墻角一起啃一個烤地瓜,暑假里集合到一個人的家里寫作業……每每回憶,都充滿了溫馨。

時間是一個有力量的概念。或許長大后身處不同的城市,也從事著不同的職業,但是兒時的那種成長感觸卻一直貫穿到長大后的時光里。F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小伙伴,兒時經常倆人同吃一根冰棍,現在北京。那一年,我們全家去北京玩,她給我們策劃了游玩線路圖,標明了每一天的行程路線和景點,直接秒殺網上的各種攻略。她休班那天,開車出來帶我們去胡同里吃了有名的“利群”烤鴨,我們分別多年后又坐在一起,居然一點都不生分,連彼此的老公都覺得一見如故。總覺得對方還是帶著小時候的笑容與你相對,總覺得那些過去的和現在的時光都那么美好。

有一種友誼叫“淡同事”

俗話說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在人們的世俗眼光里,成為同事后,一清二白的友誼貌似變得奢侈。但是不能一概而論,有的同事仍然可以成為閨蜜以及肝膽相照的朋友,尤其是如果共同經歷了艱苦創業,共同致力于一項事業的發展,仍然可以實現坦誠相待的親密。但很多時候,比如有了互相發展的牽制與影響,比如有了利益沖突與羈絆,于是變得迷離變幻,話到嘴邊留半句,人心也是隔肚皮,隔閡也便日益形成。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一種“淡淡的友誼”,其實,這不是誰的錯,是某種特定的情況下,需要一種“淡如水”的來往,或許很多心里話因為職場的所限或職位的高低不能肆意表達,但當同事家里有急事難事,大家會一起沖上去忙活,當同事有某種急需,也會慷慨相助。同事之間,因為單位的性質不同,年齡階段也有所不一,有的年齡相當,有的年齡差距過大,但仍然可以求同存異、彼此真誠,實現一種有距離的和諧,這也不失為一種理性的友誼。

友誼是一個大概念,大到國與國之間的友誼,小到人與人之間的友誼。有的友誼貫穿一生,持續擁有;有的友誼是階段性的甚至是間歇性的,我們要拿得起、放得下,并且接納那些特定情況下的短暫友誼;有的友誼深,有的友誼淺,畢竟世界之大,我們無法實現與每一個人的親密與來往。

是的,友誼有時候會翻船,也就是破裂。其實翻了船的友誼就不叫友誼了,叫過客,我們大可不必傷感無數,人生的海洋無限寬廣,前方就有碼頭,真誠的小船總會給你一個溫暖的等候。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