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人愛看爆款文

什么時候起,爆款文成了流行。

此圖來自網絡

爆款文讓人“一眼入局”

1.心動的標題

舉個例子,你是不是常看到這樣的文章題目:

《遠離你身邊的“XX婊”》,我的天,原來我身邊還有這樣的存在,我需要進去鑒定一下是否有它說的那種“婊”;

《三年XX萬這樣賺,你也可以》,天上掉下致富經,最怕辛苦攢錢的人是不是感覺看完此文就找到了一條發家致富的捷徑?

《男友這樣做,絕對不愛你》,嗯嗯,我必須點進去,看看我家那位是不是這樣的,不能白瞎了我的愛情!

爆款文的首要特征就是“一眼入局”,足夠吸引你,一看標題讓讀者會情不自禁地覺得:嗯,于我心有戚戚焉,便也就點了進去。

說個不恰當但生動的比喻,就好像古代青樓女子拉客的把戲,“來來來客官,看女魁脫衣”,是不是夠誘人,夠刺激。

2.或有干貨或有情緒

有些爆款文,之所以成為爆款是因為真材實料有干貨,講道理、談人生,讀者確有所獲。但,還有很大一部分的爆款文,僅僅是為了賺取流量和點擊,為“火爆”而“勁爆”,恨不能加上一句“不轉不是xx人”,“不轉死s家”,這種文意圖明顯,可總有人會上當受騙,浪費時間。

還有些爆款文,專攻女性八卦又敏感的神經,讓人看過欲罷不能。心里還要想:是的是的,我身邊就有這樣的“煞筆”“婊子”“瞎子”。他們都奸懶讒猾,嬉笑怒罵,勞資心里老早看不慣了,這種文是不是正在某些人的下懷。

“標新立異”,是許多爆款文的外殼;只是,速食很難吃出健康,爆款很難充滿營養。



此圖來自網絡

我自己:無心插柳的爆款文帶來的積弊

我曾寫過兩篇爆款。

一篇是《駁:寒門再難出貴子》,我文章的本意是想厘清何謂寒門,何謂貴子?大清都亡了幾百年了,居然還有人鼓吹貴族、門第,雖然我也知道階層的流動與固化,但沒必要將此無限放大,引發讀者焦慮。所以我那次發文僅僅是為了搞清楚“寒門”和“貴子”的定義或者說是操作性定義。

結果,此文一出,點擊量快速破千,評論過百,大家紛紛站隊。有嫌我嘴欠的,說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也有跟我掰扯統計學的,擺數據講道理;但更多的是吃瓜群眾來打卡露臉表示支持同意的。

細細看完評論后發現:留言里占比最多的圍觀群眾,卻是最“無腦”無聊的。

說我酸的,證明他起碼認同“寒門難出貴子”論,無論出于什么原因,起碼人家有立場有思考;

跟我掰扯統計學的,嘿嘿,我們是本家,大學四年沒少學統計,來來來,正好聊聊這些統計數據的問題;

所以,我最遺憾的是那部分打卡圍觀的人。他們或許是出于對我文章犀利表述的贊同,或許是出于對“為反駁而反駁”的支持,或許是感到了“同仇敵愾”的解氣,但無論那種,都讓我感覺遺憾,因為圍觀打卡這種無聊事,浪費的是自己寶貴的時間。

本來,碎片化閱讀已經擾亂了我們的閱讀習慣,打破了我們的閱讀模式,甚至還拉低了一部分人的智商、分辨力和建構化思考過程,結果還有一部分人迷上了圍觀看熱鬧,忽略了思考的閱讀,能有什么營養?

另一篇就更“爆”得更匪夷所思了。

本來我發帖為了是抒(xuan)發(xie)自己的感(qing)情(xu)。因為不舒服某人“懟”別人的評論,而且他還污名化了一幫無辜的人,所以手賤發帖,但沒指名道姓。

可是,就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不僅在我的帖下評論——“看著就解氣,支持”,“我也想說他來著,沒敢,支持你”,“就喜歡看這種犀利撕bi”……然后,又引來了一群不明就里的人,組了個“觀光團”跑去人家帖子下“煽風點火”。嗯,成功讓我和我的文火爆了好幾天。

結果,對方發帖攻擊,謾罵恐嚇,直到管理員發現對他禁言。此事讓我反思:日常里的網絡暴力,是不是就像這樣一點一點激起來的呢?

你一言我不語,ok沒問題;你不言我不語,ok也沒問題;但恰好,你一言我一語,就容易碰出“火花”,就像東北那旮瘩說的,“你瞅啥?”“瞅你咋地”,ok,大兄弟來干一架吧!


此圖來自網絡

爆款文背后的邏輯

吊詭的是,很多人明知有些文無營養無新意,但卻偏愛看,尤其是那些或“犀利”或帶有“戾氣”的情緒文

就像嗜糖的人,明知多吃甜食不好,因為糖分和熱量過高,對人體代謝不好,影響健康,但就是管不住嘴。有一個解釋是:甜食里的糖分會激發身體釋放多巴胺(一種引發快樂的激素),人們吃后感到快樂和放松,而且神經會留下記憶,知道吃甜容易高興,于是漸漸形成循環:吃糖——神經興奮——開心——再吃糖。我在想,有些人喜愛看爆款文,是不是也有這么個“吃糖”邏輯:看爆款文——輕松/解氣——滿足私欲——又看爆款。

撩撥情緒,是許多爆款文的內里。只是,這文仍舊沒有意義。

因為我發現,我剛才提到的第二篇文就是純粹地抒發個人情感的無干貨嘮叨帖,可大家卻看得過癮,紛紛留言,這其中有很大一波都是“敢怒不敢言,借我帖順道出出氣”的人。說實話,我的文重來不為出氣、解氣,或“以正義的名氣消滅你”,但最終,卻有意或無意地毀了寫文初衷,成了他人的談資和“武器”,我很遺憾。

如今,人人不離網,網絡就是小社會,網絡里也有人際,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誤會或沖突。所以我告訴自己,以后要謹言慎行,本就不會為了點擊、奪人眼球去寫什么爆款文,同樣也不再過多的摻入私人感情,以免誤導或誤傷。

也許,以我的水平,抖巴點自認為的理財干貨并不能引人注意,但卻是我寫文的本意和興趣;而為流量、利益而寫的爆款文,我寧愿舍棄。

我是x一一,一位認真碼字,梳理理財干貨的小主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