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能堅持做一件事
我們每一個人其實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自己堅持的小事情。但是,你可曾想過自己為什么會能把這些事情堅持如此之久嗎?這些你所堅持的事情,和你堅持不下去的事情,到底有著怎樣的區別?換句話說,你有真正的仔細思考過,到底是什么讓你可以堅持做一件事嗎?
說說我自己如何做到持續日更100天的。
我開始寫作是源于想輔導我家涵姐寫日記。我按老套路說,寫清楚什么時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而一篇好的文章是有血有肉的,從血肉模糊到脈胳清晰、豐滿充盈是個長期的過程。
剛開始按照套路寫了幾篇,慢慢發現涵姐寫得索然無味,我也教得費神費力,究其原因,我思想干枯,語言干巴巴。這是看得少,詞匯積累的少,練得少的結果。
為了燃起涵姐創作的熱情,我開始了練筆、閱讀。因為想提高速度,我在網絡查詢寫作培訓。報了悅讀寫作圈,怎么說呢,老師講得很好,而我的寫作效果寥寥。因為我會寫,但沒有一個持續的過程。
有一次在涵姐跟她發小聊天時說,我媽媽可厲害了,小時候是語文科代表,作文每次都被老師表揚。現在她跟我一起練習寫作文,寫得可好了。好吧,我承認,我的虛榮心瞬間膨脹。她的吹噓給了我正面的暗示,給了我無形的鼓勵。
我開始了持續地寫,并用公眾號的形式公布于眾,朋友圈里那些熟悉的,還有加上沒聊過一句話的朋友,會點個贊,留個言。
老實說,自從我開始寫的時候,每一秒我都想放棄,因為我寫不出來。但我發現越來越多的人為我鼓勁,不僅是我的女兒。我想我當時只是不想讓他們失望。所以,當一天天持續下去,我寫的越順暢時,我發現我愛上了寫作。
事實上,大家可以仔細的思索一下我們各自在堅持的事情,當初你之所以會選擇堅持它,是不是因為你遇到了和我類似的情況呢?
當我們在一件事上投入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時間和精力日積月累下來,就會讓我們掌握越來越高的這件事情的技能。所以,當你發自肺腑的喜歡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并不是因為你很擅長這件事,而是因為你第一次做這件事的時候,外部環境對你產生了正面的反饋。
而要產生這種正面反饋的前提是邁開你的第一步,并公布于眾。
如何通過合理的設計讓自己堅持
對于堅持來說,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正面反饋,也就是成就感。因此,如果你想堅持一件事情,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給自己堅持的這件事的每個階段不斷的設計各種各樣的成就感。
比如寫作,堅持日更,哪怕真的是硬著頭皮,寫就好了,發布出來。嘗試著去投稿,吻合專題去寫,你會發現當你的稿子被收入專題,被編輯選中,這無形給你打了一劑強心針,成就感會爆棚。持續寫,持續投,持續被收入或打回,再持續寫,于是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正面循環。
比如練習古箏,一周完成一個曲子,一個月辦一個家庭古箏演奏會,一年參加考級并對外公開演出。
有了這些精心設計的成熟感。我想,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喜歡和堅持任何一件事情。你還覺得堅持日更難嗎?
如何戰勝拖延癥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我是拖延癌晚期,邁開第一步難于上青天。
來,我們坐下詳聊下。
首先跟我一起找出一張白紙,把你想寫的列一個提綱。畫一張流程圖;分解每個步驟需要采取的措施;提醒自己不要偏離軌道;評估進展情況;反復演練;再確認新的路線。美國著名的懸疑小說家約翰·格里森姆就是用這樣的方法,為自己小說的每一章建立了完整的提綱,任何時候翻開,就知道接下來該寫什么,從而完成了很多部著作。
什么鬼提綱,你根本就不想列?!那好吧,試試我的第二個秘訣“幾分鐘技巧”。
把任何借口都扔到一邊,關掉手機,忘掉刪除鍵,讓自己先寫上幾分鐘。通常情況下,只要你開始寫了幾分鐘,就會發現自己根本停不下來。寫作的關鍵障礙,其實就在于很多人根本沒有開始去寫。
只寫幾分鐘,那還不如不寫呢?你是不是已經在心里叫囂了?!好吧,坦白的說,很多時候我們拖延是抱著“要么全部完成,要么一點不做”的想法,比如說收拾家務,恨不得經過一次整理讓家里大變樣。當發現這是一個瑣碎而耗時很長的過程時,會遲遲不愿開始。這時我們可以采用“分而治之”的辦法,一次收拾一個地方。比如寫作,我們可以分早中晚各寫出提綱中的一段。
有人會說一停下來,靈感全無,思路全打亂。嗯,那我拿出第三個秘訣了,請接招哦。
我們知道旅行超過一定時間時,常常會在一個第三方城市中轉,此時,如果因故要返航讓你回到出發地,估計你不會干吧?
我們面對困難任務或者項目的時候,同樣可以參考這個法則,在把任務拆分,做了一些入門工作后,再一鼓作氣一次堅持完成50%以上的任務量,以此作為“中轉”休息一下。此時,你會發現距離完成遠比重新開始近得多。也會讓自己振作精神,繼續完成更短、更輕松的第二階段,直到最后全部完成。
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行動力不行導致了拖拉!而實際上,即刻行動是一種可以培養的習慣。首先,讓我們的問題隨處可見。把需要處理的問題寫在便利貼上,貼在對應的地方,會大大增強即刻行動的可能性。比如將每天要寫日更這件事,貼在床頭、梳妝鏡、臺燈、門把上、洗手間等等,你每天的每經之地,看到后立刻行動,哪怕寫上一小句。
還做不到日更,好吧,那我不得不拿出最后一招了。
相信不少人都感受過臨到最后期限還沒有完成任務的焦慮。而實際上,善用最后期限,不僅能讓我們對任務做好規劃,將其一一拆解,還能提高效率。有人說,沒有最后期限的話,自己最后完成的東西比實際可能完成的要少一半。就像借錢,如果沒有一個還款日期,你是不是還錢就沒有那么積極?不如把“最后期限”也視為對自己或者別人的一項契約,在規定時間內努力做到最好。比如日更,可以把時間定為早起兩小時,兩小時一定完成,最后期限寫在中午12點之前,或者晚上12點前。那有這了心理暗示,緊迫積極心態會促使你更快完成。
千種方法,萬般道理,不行動,然并卵!
愿我們排除萬難,一路向前,歷經人生的每一道或絢麗或崎嶇的風景,全力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