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單單只是寫下這兩個字,便足以在人的心中勾勒出一幅絕美的畫卷。
可到底哪里才是江南,哪里才是那小橋流水如詩如畫的江南?至今無法定義,之前也不曾得見。
江南或許是杜牧:“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里的煙花揚州。
江南或許是《憶江南》中“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所描繪的江州春色。
江南或許是“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金鱗;江南或許是古龍先生筆下的《杏花,煙雨,江南》;江南或許是秦淮河畔的旖旎春光;江南或許是……
可當初遇西塘、烏鎮和西湖之際,節日的擁堵和喧囂縈繞,千篇一律的商鋪林立,畫中的江南一下子變得擁堵和庸俗。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不禁感慨,或許,此生再也無法遇到江南,夢中的江南。
可當端午小長假結束的鬧鐘快要響起的時候,繞道海寧鹽官觀錢塘江大潮之際,卻不期而遇,夢里江南!
幸得有陽哥這個算是當地土著在,我才明白,鹽官不僅僅是一個封建社會的重要官職,同時還是一個以官名為地名的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濃郁的人文氣息的江南小鎮,一個觀錢塘江大潮的勝地。
陽哥驅車載我一路從海寧悠閑的去往鹽官觀潮公園。我們故意走的一條悠閑舒適的小路,兩岸的夾道樹郁郁蔥蔥,濃烈的陽光在茂盛的樹木的遮擋下,只灑下來溫柔的光,悠閑,愜意。
當天的大潮時間是下午的三點半,我跟陽哥上午9點便到了觀潮公園。這個時候距離觀潮還有很長的時間,觀潮公園鮮有游人。當從滿是游人的現代化西塘古鎮走進觀潮公園,整個世界一下子變得靜謐了,變得柔和了,變得只能聽得到搖曳的風聲和自己的心跳聲。
突然之間,我想留在這里。
我想留在,這個安靜的上午,這里不期而遇,有我夢中的江南樣子。
當走進觀潮公園的時候,古老的官家庭院撲面而來。空曠,干凈,又大氣磅礴。石橋下慢悠悠的流水為這份肅穆增添了幾分溫柔的氣息,一切都顯得那么和諧。
陽哥說,讓我坐在石橋上拍張照,我欣然應許。難得不用在心儀的環境內排隊拍照,不用想盡一切辦法屏蔽行人,不用用扭曲的姿勢拍一張看似悠閑的照片。我坐在石橋的欄桿上,完全沒有想要大聲呼喊的念頭,就希望能安安靜靜的坐在這石橋上,看橋下河水悠悠,往事會一抹一抹的浮上心頭。
我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擁有這樣的園林,擁有這樣的世界。可在這份空曠之中,我才發現,我從不需要擁有這世界,我所想要的,便是融入這世界!
錢塘江的大潮還沒來,平靜的江面跟青島的海一樣沒有什么新鮮感,只不過海事湛藍的,江是沉淀著泥沙的罷了。
于是,同陽哥便避開觀潮亭,沿著幽靜的小路慢悠悠的行著,閑談些許久不見的暖心話語,贊嘆著這只屬于江南的幽靜和怡人。
陽哥說,走在這悠閑的時光中,他哪里都不想去了。
陽哥說,沒有游人的鹽官原來是這么美好。
陽哥說,怪不得乾隆那么愛下江南,一下江南就要來海寧來鹽官。若是可以,他何嘗不想在幽靜的庭院里,泡上一壺新摘的龍井,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呆呆的一坐便是一個下午。
不止陽哥這么想,我亦如此。
在兩個庭院的相同之處,有一條幽靜的小路,小路上零散的排列著不規則的瘦竹,外面的樹木郁郁蔥蔥,將繁茂的枝葉伸了進來。一走到這條小路上,我跟陽哥便醉在這條路上。圓形的拱門,歲月斑駁的墻壁,狹窄的小路,溫柔的陽光,安靜的歲月,這就是江南。這一條小路上,便濃縮了心底沒有流水的時候,江南的模樣。
過了拱門,晃晃悠悠。
新進的一個院子里,滿是江南特色的木樓。我撫摸著這些故意做舊的樓閣,對陽哥說,將來如果允許,我一定也要蓋一座這樣的閣樓,仿江南舊事,待歲月老去,跟牛同學在閣樓里喝茶聊天,回憶過去。
陽哥說,這樣的閣樓只屬于江南水鄉。傍水而立才會成就他獨一無二的美麗。如果這樣的木樓是出現在北方的村莊,或許會顯得很突兀。
我怏怏然。陽哥說的沒有錯,這樣的閣樓可以建立在北方的干旱里。可遇見的時候,永遠都不會有今天這種摩挲的感覺和心底的悸動。江南,江南。
由來便莫名的喜歡爬滿綠色植物的亭子,青青蔥蔥中蔭涼著悠閑的舒適,休憩著奔波的游子。陽哥一屁股坐在亭子上,不肯再走一步。
斜倚著欄桿,看池塘里錦鯉歡快的嬉戲。最早的最早,我以為,是鯉魚就一定夢想著跳過龍門,化鱗成龍。可看著池塘中嬉戲的錦鯉們,我突然意識到,遨游在這安靜普通又平凡的快樂中的小家伙們,他們從來都不曾幻想過龍門,可他們,比所有人類都快樂。
我陷入了沉思,醉倒在暖風的撫摸中,久久不愿起身。
我打趣的跟陽哥說,怪不得秦淮河畔由來燈紅酒綠,怪不得江南女子代表了古典東方最精致典雅的美麗,怪不得楊廣耗盡一生精力,鑿大運河通江南,怪不得乾隆皇帝那么愛下江南。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女子,怎能不美好,怎能不如溪水般清麗動人!
大潮過去之后,已是下午四點。
當澎湃的潮水洶涌而過,心里縱然萬般感慨,可依然不及小園香徑中悠然徘徊。懶洋洋的走出觀潮公園,去往金庸書院。路過古城門,下午四五點的陽光正掛在城樓之上,有目眩神迷的光。這到底是怎樣的智慧結晶,讓一個城門都如此美的動人心魄!我好像看到風塵仆仆高冠華衣的貴公子打馬過城門,一騎絕塵。古舊古舊的歲月在這個恬淡午后一遍一遍的重現在腦海之中。
那青石板路,那木制高樓,那沉淀著歷史氣息的紅墻綠瓦,跨過歲月的長河,在這個不期而遇的端午假期,浮現在我的眼前。舊時的美好,宛若現在。
江南原來一直都在,江南,江南。
金庸書院終究沒有踏足,也不需要踏足。
鹽官陳閣老的古老相傳成就了金庸筆下的陳家洛,紅花會總舵主的名號成了我們幾輩人來耳熟能詳的傳說。
不踏足書院之內,便可肆意幻想,毫不過分。若踏足之后遇到失落,豈不是誤了今天一整天的江南情調。
錢塘觀潮走鹽官,不曾想,不期而遇,夢里江南。
PS:文末彩蛋。
奉上臘肉跳躍照片兩張。在這樣安靜又鮮有人至的廣袤空間,總是忍不住想要跳躍,想要飛翔。
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能遇到自己夢里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