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價值“觀”這幾個字,思考的比較多,在工作中,在生活中,自己做的一些事情,都在慢慢養成價值追問的習慣,這讓我感覺自己最近變化很大。
前幾天,投入了點注意力整理了下自己經常追問思考使用用的一些價值排序,發現自己在價值判斷已經積累了很多排序了,例如:
表揚勝過批評、方向勝于方式、方式勝于方法、思辨勝于撕逼、價值勝于價格、成長勝于成功、長期勝于短期、連接勝于擁有、認知勝于財富、共識勝于我對、健康勝于有錢、有才勝于有財、練習勝于收益、主動勝于被動、機會勝于問題、剛需勝于自嗨、值錢勝于賺錢。
這樣列舉下去還有很多,我們生來求存,為了面對這個世界,讓我們有更強的生存能力,我們努力,我們積極,我們樂觀,我們學習,這些求存的方式方法,使得我們可以武裝自己,讓自己生存能力更強。
從周一到周日,7*24小時,同樣等額的時間,不同的注意力分配形成了我們每個個體的成長差異,我們彼此都把注意力放到我們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投入上,也就形成了彼此不同的知識結構,最終成就了每個獨特價值觀的自己。有的每天打游戲,有的每天網購,有的每天練習客戶,有的每天做產品。。。。。
其實“價值觀“,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我們對于任何事物選擇的判斷條件而已。什么在我心目中重要,我就優先處理什么。這就是價值觀所表現出來的表象。
經常聽到很多公司的朋友問我,如何管理員工,才能夠讓他們自我驅動起來,提升工作效率,這個問題,就如同之前思考過跟小朋友打交道一樣,很多家長喜歡把讓小朋友進步的問題通過管的方法實現,這其實也是同一個問題,在他們心目中,管=達到自我驅動 目標的最好方法。
其實仔細追問下,這里有個假設就是目標和方法的關系,如果說通過管理能夠讓對方達到你期望的目標,那么固然好,但現實是很多人的自我驅動,自我進步 并不是通過別人的管理控制下完成的。所以說管也許并不是達成一個目標的好方法。
拿運動這件事情來說,很多人總是跟我說,格亮你堅持的很不錯,你真能夠嚴格要求管理自己。這是外界對我運動的理解。他們心底可能假設的認為了: 我每天運動=堅持的好+嚴格管理要求自己 的結果。作為當事人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我不認為這是堅持,堅持的本質是骨子里并不認同,也不是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自己不就是自己管自己嗎?
真要追問我能夠自我驅動 每天持續運動,其實最核心的還是對運動的價值真正認同。自己之前就思考分享過,自己是從骨子里說服自己認同運動這事,并因此寫了一個說服自己的列表,把運動帶了的好處和不運動帶來的后果列了出來,真正讓自己認同運動這件事情的超值收益。
并且在自己持續運動過程中,也確實嘗到了運動帶了的高收益,每天投資半小時,就是給自己買了一天的好精神身體狀態,低投入,高收益,無風險,這樣的好事真的不多呢。
而如今自己除了每天運動,還在每天寫作,每天系統輸入專業常識,每天記錄注意力,這已經都成為了自我驅動的例行投入,同樣自己現在也認同了連接,認知,成長等等這些價值的重要性,讓自己能夠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果斷決策的判斷力,而這一切都不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結果,而是價值認同,價值觀形成的結果。
因此,要做到自我驅動,無論是在企業,還是在個人成長過程中,靠管可能是不行的,前提還是要想辦法做到價值認同,例如,目標價值對齊,例如激勵,例如文化氛圍,總之目的就是想辦法達成一個共識:從心底里價值認同。
只要有了對同一事物彼此認同的價值“觀”,認同價值的重要性,才能夠做到自我驅動,利出一孔,力出一孔,這樣成長效率和投入收益才會裂變。
今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