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是什么?愛好就是非專業(yè),除了工作之外發(fā)展的感興趣的技藝。如果從事了相關職業(yè),那就是專業(yè)的,并非愛好了。所以歌手唱歌厲害是理所當然的,作家寫作厲害也是當然的,但如果平民百姓上了“星光大道”憑借一首歌名噪一時,那就是令人佩服的,因為他們是非專業(yè)的,是愛好發(fā)展至此。
真的喜歡某樣東西,就不要從事與它相關的職業(yè),不然就會丟失對它的興趣,原本的期待也都變得索然無味。
就好像喜歡文字,當從事新聞這個職業(yè),文字卻只能被用來表達某地某時發(fā)生了某事,或是從事文字編輯這個職業(yè),為了傳播或為了獲利將一個個文字組合成為廣告的載體——軟文。
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著迷了霧氣這種東西,推薦了幾件關于霧的電影,評論下方有人的話顯得很亮,他說本來也極其喜歡霧的,但后來學了關于氣象的專業(yè),又從事了民航氣象的工作,漸漸的就對霧失去那份深厚的感情。這話不假。
本來我也是喜歡文字的,生活中就不能缺少它,大學也學了關于中文的專業(yè),一畢業(yè)別人就會以為我很擅長于寫文字,其實不然,我寫的總是散漫的文字,與大勢所趨的應用文是格格不入,也無法寫得如何動人又或異化為天馬行空的小說,只能是比一般人懂得如何記載生活與自己的感受罷了。如果問我自己是否對文字失去了興趣,暫時不會,因為目前的工作對寫作的要求不高數量也不足,所以并未對文字感到麻木的感覺。
許許多多的人都羨慕專業(yè)學過繪畫的人,妙筆生花在現代而言不僅僅指寫文章寫得好的,也包括了繪畫畫得精美的。但是當他們的繪畫技術應用于室內設計、廣告設計,頂著公司與客戶的壓力經常熬夜,他們還會對繪畫十分感興趣,繼續(xù)學習精進?恐怕也難。
大部分的工作都存在重復性機械性,長年累積下來它會讓自己失去耐性,容易產生厭惡感。
今天在微博上面看到一個五十歲才點燃自己攝影夢想的大媽,用自己的雙手買來布料做成自己穿的棉麻衣服,三腳架撐起單反給自己拍照,散步在撒著陽光的林子里,奔走在寂靜的小巷里,端坐在木制椅子上,只手撐著下巴倚在小圓桌上,旁邊一瓶空了的紅酒,那些被稱為“森女風”的照片辦起了展覽,我想她對攝影的熱愛是真實,但也是恰巧沒有從事相關的專業(yè)才會如此期待自己實現攝影夢想,她的工作時間已經二十余載,煩了膩了,想聽聽自己心里的聲音了。
愛好不要成為工作,也無論起點快慢,但貴在堅持,誠品書店的李欣頻說過如果每天看一本書,一年下來就比別人多看了365本書,這就是別人所沒有的。對于興趣愛好,人們往往是三分鐘熱度,此時熱愛了就有種停不下來的感覺,過不了幾天就厭了乏了,甩在一邊不再理會。愛好堅持了下來,又區(qū)別于工作,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飽滿,也不用刻意去在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還是一群人了,有的愛好需要一群人來簇擁,有的愛好只需要一人獨坐。
愛好會是你的,也是用來讓自己心情歡愉的,但要時時維護,不落入麻木也是一種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