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咪蒙大神又出大招,正式宣布在喜馬拉雅FM上線付費課程《咪蒙教你月薪五萬》,并承諾“三年不漲薪50%就退款”。這意味著擅長煲雞湯的咪蒙,開始進軍知識付費領域。一石激起千層浪,各方評價褒貶不一。鄙人不才,淺談一下看到這件事后的一些小感想。
什么是知識付費
最通俗的解釋,就是為知識買單,就好比吃飯給飯錢,租房給房租一樣。最早的知識付費已經不可考究,而最大的知識付費機構,就是學校。而近年談到的所謂知識付費,又與傳統的知識付費有所不同,區別主要有兩點:
一、學習者和付費者的統一;
二、非官方認證的,大多數是缺乏完整體系的碎片化知識的無機結合課程。
而這也帶來兩個結果:
一、相較傳統的知識教育,因為是主動付費,學習者會更有動力,至少在短期內動力更足;
二、由于大多數授課者更多是實操者,而沒有教育經驗和相關知識,導致大多數課程碎片化,無體系,更沒有相關的實操內容,以至于對大多數學習者而言,并不能產生實質的幫助。
知識付費領域的現況
隨著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收獲到巨大的紅利后,不斷有人想搶占甜頭。由于知識付費領域的準入門檻較低,往往一個人就能撐起一個課程,做好一個課程后,只要有人入坑,就能源源不斷帶來可觀的收入,這也造成了這片藍海在短短時間內轉變成血腥味十足的紅海。
為什么咪蒙要進軍知識付費
既然知識付費領域已經一片紅海,為什么靠煲雞湯起家的咪蒙,不瀟瀟灑灑地在雞湯領域呼風喚雨,而義無反顧地踏入這個已經殺紅眼的知識付費領域?
在我看來,原因有三:
- 這是一勞永逸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這大概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了。知識付費不像廣告,廣告是一次性的收益,每接一單,都要絞盡腦汁去寫出一篇10w+的文章,是體力活;知識付費就是建一條通往知識的高速路,建成后,每個經過的人都要留下過路費。這可是躺賺的睡后收入呀!
- 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的弄潮兒,咪蒙已經不缺流量了,她缺的是如何將流量快速、高效地變現。廣告是最基礎最原始也最辛苦的一種方式,在廣告之外,還能如何充分利用流量,是咪蒙一直以來思考的問題。知識付費是她在眾多方向中,選擇的最合適她自己的一個。
- 知識付費領域的紅利實在太大,越來越多人需要,或者被“教育”成需要購買知識,作為流量大戶的咪蒙,眼睜睜地看著流量遠小于她的人都在這個領域賺得盆滿缽滿,她又怎么舍得放棄這個大好機會呢?
為什么起這個標題,做這個承諾
作為一代雞湯大師,她對標題的精益求精已經是業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篇推文的標題都可以說是百里挑一。連推文的標題都如此精益求精到令人發指,更何況是能讓她躺賺的知識付費課程呢?想必這個課程的標題,也是經過多次打磨,戰勝無數“對手”方能出現在咪蒙的處女課吧?
至于99元的課程是否真的可以讓你月薪5萬,這個我覺得也沒必要探討了,我只能說一句,加油,有夢想挺好。
作為傳媒出身,咪蒙更是懂得如何把握人的G點,讓人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付費的決策,在沖動下完成消費。“漲薪50%”“退款”等字樣,分別觸碰到人類欲望和安全感的G點,簡直讓人欲罷不能。但其實認真想想,如果作為月薪還沒過萬的職場小白,三年已經逐步進入中層,漲薪50%,也就不到1.5w,這還不算通貨膨脹等帶來的影響。這種薪資,也并沒有十分出彩。至于三年后漲薪不到50%就退款,我想這個承諾其實很難實現,不是咪蒙不愿意兌現,而是,又有多少人會在三年后去做退款申請這件事,畢竟這不是意味著課程的失敗,而是承認個人職業發展的失敗呀。
表演者和教育者
接下來就要談談,對于咪蒙進軍知識付費領域,我的想法了。
咪蒙不是一個作者,不是一個商人,而是一個演員,一個用文字演出各色人生的演員。同一件事情,她能演繹正反兩方,打得不亦樂乎。這段時間收割正方粉絲,過段時間再收割反方粉絲。她總能用文字打動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就像一個奧斯卡影后,無論飾演什么角色,都能入木三分。
但是表演者畢竟是表演者,一個好的表演者不代表就是一個好的教育者。咪蒙對人性的把握,對文字熟練的運用,的確令人嘆服;但是如何將這些能力,成體系地在短短15講中,完整地輸出給學習者,這個對咪蒙而言,的確是一個考驗。而這也是最大的非議點。
在我看來,咪蒙是一個很好的表演者,但是并不是一個很好的教育者。因為這兩者有著完全不同的思考邏輯和表現形式。表演者主要是感動觀眾,調動觀眾情緒,想讓觀眾哭就哭,讓觀眾笑就笑;但是教育者不同,教育者的目的,是將自己的知識,轉化成受教育者能接受的語言,使受教育者能充分理解知識,并應用到自己實際生活中。不可否認,的確有些教育者身兼兩種氣質,能在教育中調動受教育者的情緒,使得知識更高效地傳遞,但是這種教育者少之又少,少到我僅僅在電視劇《麻辣教師》中才能見到。
當然,現在對咪蒙進軍知識付費的評論褒貶不一,沒有人能準確預測最終的結果,哪怕咪蒙本人也不行。而基于咪蒙坐擁巨大的流量,相信還是有不少咪蒙粉愿意為了表示對偶像的支持和信任,愿意去膜拜一下她的課程,也就是說,無論課程質量如何,這波營銷至少已經成功了。
至于后事如何,我們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