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1 談判中的定位調整偏見

在日常的生活中或商業中,我們會遇見很多場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或促成某筆交易,我們必須要與人談判。小到日常生活中與子女溝通,要完成一個小目標。大到商業談判中,為了促成交易讓己方利益最大化,所進行的商業談判。尤其在商業的談判中,通常信息是不對稱,利益是不一致的,所以就必須具備特殊的溝通能力。

今天劉潤老師在他的文章里談到了一個談判的技巧,定位調整偏見。我想自己在工作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用過這樣的一個談判技巧,只是說當時并沒有理論的學習,所以也不知道這樣的技巧運用就是定位調整偏見。

在商業互相合作談判中,雙方觸及彼此合作條件時,因為涉及到雙方具體的利益,所以雙方對于合作條件利益,心中都有一個預見的期待。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所以雙方對于期待可能存在差距,而且有時差距還會非常大。所以呢?為了促進合作,雙方必須在這個期待中找尋彼此的平衡點,有時又不知道怎樣開始進行談判,可以引用今天的「定位調整偏見」,作為談判策略的基礎。

運用定位調整偏見有三個原則:

第一,爭取先開價。

這樣的一個認知與我之前的認知有所差異,在之前的商業談判中,總是認為先開價會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想法與預期。所以呢,有時候談判雙方總是會僵持,沒有人愿意先開價。但是了解了定位調整偏見這個原則之后,我們可以運用這樣的基礎,讓我方先開價。把談判的戰場直接定位在對方的底線之下,然后透過拉鋸來逐漸調整,能夠讓雙方在接近對方底線的情況下,達成對我方有利的談判條件。

第二,越極端越好。

把談判的「錨」定在對方的底價之下。

比如在商業談判中有時可以透過調整其他的「等價條件」來達到價格的目的。工程的談判中,我們可以先提出極端的工期,就是在等價條件上提出了一個無理的要求。

價格先放一邊,我們先來談談工期,希望這個工程能夠在30天之內完工。天哪,這是一個半年工期的工程。但其實我方的目的就是要價格。

第三,保留還價的余地。

在談判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一定要讓對方能夠接收到,也就是這些極端的出價也好或者是無理的要求都是有還價余地的。如此一來才能夠讓談判繼續進行,而不會讓對方覺得無理要求是沒有余地,拂袖而去讓談判中止。

學習商業的知識系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歸因能力,只有把有效的策略以及這些實用的方法,有效的歸因之后,才可以進行系統的學習與整理,并且能夠重復的應用,能夠將這些知識保留傳授,如此才是學習商業知識一個最有效的手段與方法。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