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點評:這絕對是國漫濃墨重彩的一筆,相信用不了多久它便會馳騁在各大頒獎典禮的現(xiàn)場。
如果說電影《大魚海棠》是中國近年來優(yōu)秀的動畫電影也是絕對不為過的,影片以莊子的《逍遙游》為靈魂,以《山海經(jīng)》為角色原型,在此基礎(chǔ)上架空出一個夢幻單純的世界,采用大量中國元素,類似客家土樓與京劇已不必說,父母子女間的世代牽絆才是影片最值得點名的傳統(tǒng)元素。人物情感方面,沒有特別突出“愛情”這個較為單一淺薄的方面,更多的是把愛情、親情、友情做了融合。
故事講述了一個非人非神的地界,那里人們掌控著人間的自然變化,依靠強大的法力“開天”來打通兩個世界的通道。每一個年滿16歲的孩子都要經(jīng)歷一次7天的人間生活,這也便是他們的成年禮了,女主人公椿在7天的人間生活里被一個人類男孩所救,但男孩卻因她而死,為了還清這份虧欠,她歷經(jīng)艱辛獲得了對自己的救贖……
簡單來說,故事其實是在圍繞一個字——“還”展開的,但世界是守恒的,打破世間的規(guī)則必定受其懲罰,因為命運早已寫就。實際上,導(dǎo)演具有十分強大的哲學(xué)思路,正如靈婆所言“你又怎么還的清”,故事的悲劇性自此便定了下來。
實際上這部電影反映了諸多人性,從片頭的獨白:“所有活著的人類,都是海里一條巨大的魚;出生的時候他們從海的此岸出發(fā)……他們的生命就像橫越大海,有時相遇,有時分開……死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泵枋龅那宄羁蹋@樣一段話把故事引出來便真的多了幾分深度。莊子《逍遙游》中一句: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兩段話是現(xiàn)代與過去的呼應(yīng),《逍遙游》中通過大量的例證,正是為了闡明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人們橫越大海各自生活,也完全吻合了莊子的論著邏輯。
拋去故事主線,值得對比的兩個角色一定是靈婆與鼠婆子了,二人分管好人與壞人的死后生活,靈魂分別化作魚與鼠。我們?nèi)绻娴娜ピu判何為“好人”何為“壞人”,相信爭吵多久也絕無定論,但這里我認為導(dǎo)演想要把道德作為評判的標準,道德的約束是無形的,主人公椿是單純善良的,于是她看不清世間的險惡,在靈婆的指引下獻出了一半的性命,但她的結(jié)局終究是好的,但是靈婆通過“非法交易”獲得生命又如何定論呢?實際上靈婆是公正的,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法家”,因為從規(guī)則上來看,她始終在維持生死的均衡,椿為了救族人犧牲后,鯤把樹枝帶到靈婆面前,靈婆將她“復(fù)活”,面對椿的道謝,她回應(yīng)為“正常的交易”,在靈婆的世界里萬物均有定數(shù),循規(guī)蹈矩是正確的。再來看鼠婆子,她代表了一些人性中的欲望,雖然她做事同樣是有條件的交換,但最終的目的是為了自己能夠面對陽光(擁有美麗的容顏),去到人間。她就像潘多拉的盒子,代表了人性中的卑劣,最終去到人間享樂也把這些“骯臟的人性”帶了過去,而這些性格劣性也是客觀存在的,她是自私的,沒有原則的,她也不會去分辨事物的根源是好是壞,因此她只能掌管壞人的靈魂。
故事的劇情相對簡單,但是細節(jié)部分蘊含的深意卻是發(fā)人深省的:①丿(椿的爺爺)彌留之際對椿說,“也許你在做一件全世界都反對的事,但只要你心地善良,你就勇敢去做吧,爺爺奶奶都會一直在這支持你”,實際上有大量影評人從“瑪麗蘇”這個名詞去給女主下了定義,但傳統(tǒng)美德里“善”是一種大愛,“瑪麗蘇”的也不能僅僅從這一個特征下定論,我們不在這里探討“瑪麗蘇”的定義,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完全可以自行百度……②丿死后化作樹,與椿的奶奶化作的鳳凰相依,是對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最美好的表達。③湫面對自己喜愛的人始終珍惜,直到為她而死才后悔那晚沒有抱她,是對珍惜當(dāng)下,不要時過境遷才后悔莫及的闡釋。④“你知不知道廷牧被洪水沖走了,他的妹妹也在等他。”這句臺詞印象十分深刻,它說明了三件事情: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我們還不清所有的事情,有些人就是用來虧欠的;當(dāng)一個人為你而死你救他,與,一個人是你的族人你便要救他,這樣的對比是何等的荒唐,有些時候,某些人的道理乍一聽合情合理,但深究不得;愛一個人有時會傷害到別人,但造成傷害的人卻不自知。⑤影片引用了大量古代神話人物命名,但試問這些名字還有多少人知道:赤松子、句芒、后土、螺祖、祝融、蓐收、白澤……人物太多不一一列舉了,也許我們從小都在看安徒生、格林童話,卻忘記了最偉大的古老神話。⑥靈婆說“你們這些年輕人看生命就像是路邊的石頭,我們這些老人恨不得能多活一天算一天”,年輕時不珍惜生命,到老了才后悔莫及,多么可悲。湫回應(yīng)“如果不快樂,活著又有什么意思?”,這似乎是對生命的拷問。
在影片最后,湫接替了靈婆的工作,引出了《逍遙游》的另一段話: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這便是映照出了“輪回”,實際上自古以來,我們總在相信輪回,它根植在幾千年的華夏文明中,只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創(chuàng)新,我們不再相信這所謂的“迷信”,但似乎除了生命,電影中還是間接給出了答案,“生命的存在就是為了產(chǎn)生奇跡”,或許相信輪回是面對死亡最勇敢的方式吧。
我其實很喜歡“湫”這個角色,沒有父母管教,他的性格上就有一些玩世不恭,但面對自己喜歡的人,他的愛就會如滔滔江水噴薄而出,實際上這也源自他成長環(huán)境中始終缺愛的狀態(tài)。因此,他會為了挽救所愛之人不惜放棄最珍貴的生命。在他生命的盡頭,那句“我會化作人間的風(fēng)雨陪伴你”,不禁令我潸然淚下,這樣干凈的喜歡,已經(jīng)太難得了,其實女主“椿”是因善而做,她做事的一切出發(fā)點都是為了救贖,她也絕對知道湫的心意,但她并沒有去理會,是因為她還沒有完成對那個為自己犧牲少年的救贖。湫是電影中絕對的男一,因為靈魂化作“魚”的少年在影片中僅僅屬于“引子”了,湫更多的作用是突出了椿與湫的感情線。
今天我看了不少影評,影評出現(xiàn)了二分化,一部分影評人把這部電影放在一個批判的角度,認為它的劇情太過簡單,雖然電影我也僅僅看了一遍,但簡單劇情下包裹的哲思與含義卻是不少的,敏感的人往往能體會更多的深意,因此我寫下了這篇影評,希望大家還是多去支持這部優(yōu)秀的國漫,雖然它確實有一些值得詬病的地方,比如畫風(fēng)很像宮崎駿(有些朋友認為模仿了《千與千尋》,這個點也是蠻無奈的,大家都先入為主了,事實上,《千與千尋》出現(xiàn)了大量的“中國元素”,所謂相似,也僅僅是畫風(fēng)),但這部動畫很神奇的一點是把2D與3D進行了融合,我并不覺得融合地突兀,反而有種驚艷的感覺……除卻畫風(fēng)相似外,整體無傷大雅,相信看過的影迷朋友們,就算對故事的含義沒有摸透也可以享受在唯美的動畫中,不得不說,影片中的配樂是值得稱贊的,日本作曲家——吉田潔與我國動畫電影人的合作能否成為下一個久石讓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呢。當(dāng)然,“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 s eyes”我們也理性接受這些影評人的批判,畢竟眾口難調(diào),但是沒有這些“不完美”的作品沉淀,未來怎么會有更加突破的動畫電影出現(xiàn)呢?還是希望未來有更多更好的中國動畫電影,為孩子們擁有更美好的童年,為成年人擁有更干凈純粹的心靈。
「最后,我給這部影片打分: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