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家長,這幾天被“幼兒園”的事件嚇到了。
我猛然警醒,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家長還有很多知識要學。
有些惡行雖然只有一順間,但傷害卻會持續發酵,甚至迫使無辜的孩子走向深淵。
韓國電影《素媛》,以治愈的結局表達了孩子對世界和自己的和解。然而現實中呢?罪犯趙斗淳服刑12年后,將在2020年出獄。而素媛的原型,爸爸要把她比喻成“會腹瀉”的人,大家才能明白她生活的不易。
寫《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臺灣作家林奕含,因為無法走出少女時期經歷的一段被誘奸的陰霾,26歲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我相信正義絕不會缺席,然而,遲到的正義,卻是受害者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人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堅強,尤其是孩子。
那么,我們該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孩子?
DARKNESS TO LIGHT網站有一篇“五步法”預防兒童被侵害的文章(5 Steps to Protecting Our Children),我覺得值得每位家長好好學習:
- Learn the Facts 了解事實
- Minimize Opportunity 減少犯罪機會
- Talk About It 不要羞于討論
- Recognize the Signs 及時發現
- React Responsibly 像個值得信賴的大人
了解事實
“女童保護”基金發布的《“女童保護” 2016年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介紹,在2016年公開報道的433起性侵兒童案件中,熟人作案的有300起,占總案件的69.28%;陌生人作案的為127起,占比29.33%。
其中,熟人關系的300起案件中,占比從高到低依次為師生(含輔導班等)27.33%、鄰里24.33%、親戚(含父母朋友)12%、家庭成員10%。
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更容易接近受害者并取得受害者信任,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優勢,使得性侵案件更易發生。
這是令人震驚的事實,最大的風險竟然不是來自陌生人!爸爸媽媽經常叫孩子要小心陌生人,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卻忽略了在他們信任的人中,其實隱藏著更大的威脅。
而且,我們永遠無法從表面看破,有些人心中的惡,是不是像墨一樣深:
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
這都是你的錯。
如果你說出來,我就會殺了你的爸爸媽媽。
如果你和媽媽說,她的病就會惡化,你會害死你的媽媽。
如上都是被侵犯的孩子成年后的敘述。我們不應該以最大的惡意去揣度身邊的每一個人,但身為家長,我們要意識到危險的存在并保持警惕。
減少犯罪機會
在美國,80%的侵犯都發生在孩子與成人,或者與稍微大一點的孩子獨處時間。因此,作為家長,如果能盡量減少類似情況發生,會顯著降低危險發生概率。
不要輕易把孩子交給家人以外的人照看,尤其不要傻白甜的對某些特定身份的人掉以輕心,在帶孩子參加活動,上培訓班輔導班時,要考慮孩子的安全,不要親手把孩子送入危險的環境里。
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
羞于和孩子談性是無知的表現。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父母在這方面遮遮掩掩,孩子也會對什么是正確性觀念感到困惑,即使遇到困難,孩子也會害怕、羞愧、覺得是自己有錯、不想讓父母失望,最終不敢開口。
如果父母責備孩子,甚至粗暴的讓孩子不要亂講話,孩子可能就此封閉心靈。林奕含在《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有一段描寫:
剛剛在飯桌上,思琪用面包涂奶油的口氣對媽媽說:“我們的家教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沒有性教育。”媽媽詫異地看著她,回答:“什么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嗎?”思琪一時間明白了,在這個故事中父母將永遠缺席,他們曠課了,卻自以為是還沒開學。
有些悲劇,如果父母給予孩子必要的支持,應該能夠避免。
而年紀更小的孩子,可能根本不了解發生了什么,或者無法用語言表達。
那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
關于如何解釋什么叫隱私,How To Tell Your Child制作的視頻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示范:
警報 | 注意事項 |
---|---|
視覺警報 | 看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看TA的隱私部位 |
言語警報 | 談論你的隱私部位 |
觸碰警報 | 觸碰你的隱私部位或者讓你觸碰TA的隱私部位 |
獨處警報 | 單獨與陌生人在一起 |
擁抱警報 | 有人擁抱、背、親吻你 |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們要用他們可以理解的語言,教會孩子在什么情況下要勇敢說“不”!為防止孩子孩子忘記或理解不到位,還要反復說,經常說,并且做示范。
比如,我們在熟人想要抱孩子時,常常忽略征求孩子的意見,把孩子隨手就塞給別人。實際上,正確的做法是先征求孩子是否同意,如果孩子不愿意,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培養孩子敢于表達的性格。
及時發現
除了要留意觀察孩子身體上有無異常外,情緒和心理上的信號也不要忽略,比如,孩子突然不愿意去幼兒園,晚上做噩夢,突然對某些人感到害怕,出現暴力傾向,出現行為退化等(如尿床、向嬰兒一樣講話、吸允手指)。
在日常對話中,不要問“今天乖不乖啊”“有沒有聽老師話”之類指向不明的話,孩子一句“乖”或者“有”,對話就無法繼續,要習慣問具體問題:
今天和老師都做了哪些事情啊?
有什么開心的事或者不開心的事要和我分享嗎?
阿姨照顧你,最喜歡或不喜歡的事情是什么啊?
我們還可以與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讓孩子表演老師,家長表演學生,還原一些事情的經過。
像個值得信賴的大人
無論何時,家長都要表現的讓孩子信任,對待孩子的求助,要有正確的反應;在情緒上要保持鎮定,不要因為憤怒、內疚、自責而讓孩子產生疑慮,不愿意再向你敞開心扉;要相信孩子講得話,只有極少數孩子在被侵犯這件事上會說謊(如丹麥電影《狩獵》)。
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以為這是他們的錯,要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而不是加重孩子的羞恥感。
有些家長在面對巨大壓力下,很可能做出逃避的選擇,比如,不承認事情的發生,以為孩子會逐漸淡忘,生活還像從前一樣。
永遠不要指望孩子可以自愈,不要以為教會他們必要知識,孩子就會準確區分誰是壞人。
雖然我們無法阻止壞事的發生,但我們要盡全力武裝自己,讓孩子遠離傷害。
在保護孩子的問題上,我們永遠是第一責任人。
參考文獻:
1.5 Steps to Protecting Our Children . https://www.d2l.org/education/5-steps/
2.How ToTell Your Child制作的視頻 . https://v.qq.com/x/page/e0509nfgh1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