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防曬原理*防曬時長*防曬效果
防曬原理:
1、物理防曬
? ? ? ? 原理:折射、散射紫外線
? ? ? ? 主要成分:氧化鋅、二氧化鈦
2、化學防曬
? ? ? ? 原理:吸收紫外線
? ? ? ? 主要成分:二苯酮、水楊酸乙基己酯、奧克立林
#敏感性皮膚建議使用物理防曬霜。
防曬時長(SPF指標):
1、SPF 15:? 5小時(20分鐘*15)
2、SPF 30:10小時(20分鐘*30)
以此類推。
#注意時長,及時補涂。
防曬效果(PA指標):
PA指防止UVA的有效程度指標(日本標準)。
分為四級:PA+、PA++、PA+++、PA++++(2013年加入)
+號越多,代表抵御UVA的能力越強,但系數高的產品一般含有更多物理或化學防曬劑,對皮膚的刺激較大一些。
結合SPF值選購。
釋義(來自網絡)
SPF:防曬系數(Sun Protection Factor),英文縮寫為SPF,是指在涂有防曬劑防護的皮膚上產生最小紅斑所需能量,與未加任何防護的皮膚上產生相同程度紅斑所需能量之比值,簡單說來,它就是皮膚抵擋紫外線的時間倍數。
PA:Protection UVA,是1996年日本化妝品工業聯合會公布的“UVA防止效果測定法標準”,指的是防止UVA的有效程度指標,是日系商品中最廣被采用的標準,防御效果被區分為三級,即PA+、PA++、PA+++,2013年又加入PA++++。+號越多,代表抵御UVA的能力越強,但系數高的產品一般含有更多物理或化學防曬劑,對皮膚的刺激較大一些。目前國際上并無認證標準。
UVA:UVA波段是紫外線波長劃分的一部分,波長320~420nm,又稱為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 。UVA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直達肌膚的真皮層,破壞彈性纖維和膠原蛋白纖維,將皮膚曬黑。
紫外線的分類有 UVA、UVB、UVC和UVD。
UVC,波長較短,在大氣中就已經被臭氧層給吸收、散射掉了,所以無法到達地面。
UVB,長僅能達到肌膚的表皮。
UVA,可以直達肌膚的真皮層,傷害肌膚的真皮層,而造成肌膚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