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自駕旅行紀實

10日自駕旅行紀實

這次旅行完全是因黑龍江作家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催生出來的。只是這本書早已讀過有些年頭,旅行念頭的由來也已很久,終在小張先生高考結束后,等待錄取結果的時間段內所愿達成。

我們一家三口沿中俄邊境線前行,一路領略了黑龍江和內蒙古的“大”:大江、大河、大湖、大濕地、大平原、大草原、大森林……切身感受了赫哲族、鄂溫克族、蒙古族、俄羅斯族人的生活;近距離觀察了解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風土人情;第一次學習到邊疆各族人民團結一心抗擊日寇的血淚戰斗史;看到少數民族地區如今現代化的發展景象……

總之,一路行一路收獲,不但有美景盡收眼底,還有一家人親密關系的再次加深。

第一天,7月7日,星期六。

中午從雞西出發,途經虎林密山,領略東北大濕地、大農業美麗風光,感受北大荒規范化管理下的現代農業,觀賞雁窩島秀美風光,與天津籍老知青聊當年來到北大荒落戶扎根的經歷以及現在北大荒的發展。

在夕陽余暉下領略北大荒大糧倉的壯闊壯美,在寂寥的雁窩島上遠眺夕照下安靜的濕地湖泊。

夜宿饒河。

北大荒田邊雕塑


夕陽下的北大荒稻田


北大荒田邊夕照隨手拍


眺望燕窩島濕地湖泊


第二天,7月8日,星期日。

吃過早餐,一家三口去饒河江邊廣場散步,切實體會到北方邊境小城的安靜與祥和,在界江邊就可以遠眺俄羅斯一方空寂的景色。饒河江邊廣場的江邊上,隨處可見勤勞樸實的人們在濯洗晾曬衣物。

界江邊上洗衣人



舒適的微風吹拂下,我們驅車前往赫哲族聚居地——饒河縣四排鄉,近距離接觸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聽赫哲族賢惠能干的媳婦唱好聽的伊瑪堪,聽Ta們講述日常生活以及民族語言、民族傳統文化以及民族傳統手工藝的傳承。看他們用樺樹皮造的船,還有用魚皮制作的衣物、飾物、實用器,非常近距離的接觸了解真實的薩滿教與薩滿。


魚皮制作的赫哲族薩滿服飾


途經撫遠,登黑瞎子島——祖國東極。

2008年,黑瞎子島一半的領土及其水域歸屬中國。島上建有“東極寶塔”、“東極寶鼎”、神獸石雕、圖騰柱,氣勢恢宏。

夜宿同江。

大濕地遠眺


美麗的北大荒濕地


東極寶塔


祖國的東極


黑瞎子島圖騰柱寶鼎東極寶塔


第三天,7月9日,星期一。

一早冒雨啟程,在同江廣場遠眺三江口,兩股不同顏色的江水奔騰交融 ,蔚為壯觀。

黑龍江松花江兩江交匯


三江口是黑龍江與松花江兩江交匯處,天穹雨幕下兩股江水一黑一黃翻滾交融,在江邊可隔界江——黑龍江看到俄羅斯一方領土。

同江廣場也是同三(同江至三亞)公路的零起點。

同江起點廣場


兩江交匯為何卻叫三江口,有多種傳說留世,百度可尋。

蒙蒙細雨下探訪壁畫小鎮,赫哲族聚居地——街津口,木質的房舍外面畫滿了各種壁畫,有赫哲族的圖騰畫面,有各種魚形紋飾和赫哲族稱作綽羅花(我們稱作映山紅,也俗稱為達達香)形的壁畫,還有薩滿舉行儀式的壁畫也隨處可見。

赫哲故里街津口


街津口



街津口壁畫小鎮


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只有近5000人口,這個曾經住木刻楞靠漁獵為生信奉薩滿教的民族,已經完全改變了以往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狀態。

饒河縣的四排赫哲族鄉和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鄉是赫哲族在黑龍江省幾處聚居地中的2處。

赫哲族有自己的語言而無文字,所以在文化傳承方面非常困難。

曾經靠漁獵為生的赫哲人同樣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新生代幾乎完全漢化,孩子們偶爾在父輩或者更年長一些輩分的親人那里學習到簡單的赫哲族語言,也僅限于一些生活用品的名詞,孩子們已經無法用赫哲族語言通暢交流。

遇到嫁給赫哲人做媳婦的滿族婦女,她跟丈夫學會了赫哲族語言,也學會了制作魚皮飾物的技術,她還會唱好聽的“伊瑪堪”。她們一家除了靠丈夫在漁季打魚謀生外,丈夫也會和她一起在政府為他們免費修建并不收取任何費用的“赫哲族風情園”里制作售賣魚皮飾物和旅游紀念品。

會唱伊瑪堪又能干的赫哲族媳婦


我還遇到一對山東籍的老夫婦,他們的兒子娶了赫哲族女孩做媳婦,生了兩個孫子都被列入赫哲族,他們一家住在街津口赫哲族鄉,漁季打魚平時制作售賣赫哲族傳統的魚皮飾物,生活祥和安寧。

娶了赫哲族兒媳婦的山東婆婆


看見勤勞的織網者在將三種不同規格的漁網合三為一,織網者說400多米長的漁網下到烏蘇里江,大大小小的魚兒會一網打盡。

這種捕魚方式令我很是有些難過。

織網者


韓庚就是出生在牡丹江的赫哲族人。

接下來的公路隨著地勢與叢山峻嶺一般蜿蜒起伏,車外的山林茂密蓊郁濃綠,樹木緊鄰公路兩側生長,有種驅車在森林中穿行的感覺。

第一次經歷“跳車”路段。“跳車”讓坐在主駕后面的小張先生頭被重重撞在了車頂,接下來安全帶一路再未提醒。初遇的“跳車”路段“跳”壞我用了十多年的漂亮浴筐,略感可惜,因為懷舊。

夜宿北安。

第四天,7月10日,星期二。

早上從北安出發,途經五大連池 ,到幾年前旅行時錯過的地下冰洞參觀,對冰天雪地冰雕雪雕異常熟悉的東北人而言,地下冰洞真兒真兒不是一個好景觀。

經嫩江再經加格達奇進入內蒙古界內。

加格達奇是一個經常在電視天氣預報欄目中看到的名字,因為著急趕路所以未作停留,匆匆駕車穿城而過。

從黑龍江進入內蒙古后一路的風景開始變得不同,不但有悅目可人的自然美景可以欣賞,而且途中公路兩側時而出現的大型雕塑與周圍自然環境渾然天成,充滿希望與生命活力。

充滿生命活力的雕塑群


夜宿根河。

中國冷極——根河


第五天,7月11日,星期三。

根河號稱中國冷極,隸屬呼倫貝爾市管轄,對于早已進入夏季的7月份來說,氣溫真的是非常低,外子穿著T恤短褲下車如廁,冷得直起雞皮疙瘩。放眼望去,廣場上遛彎兒放風箏跳廣場舞的人們都是長衣長褲——我眼里的秋季裝扮。

根河廣場上休閑娛樂的人們


7月10日是個大晴天,傍晚6時左右,車里顯示根河室外溫度只有9攝氏度。根河冬季最低溫度可達零下50多度,室內外溫差最大值超過80度!

根河每年的旅游季只有短短的40幾天,九月就開始供暖,十月已經北風呼嘯大雪飄飄。

11日早上從根河出發,去鄂溫克族聚居地敖魯古雅鄉尋訪《額爾古納河右岸》中主人公原型柳芭生活過的地方,這也是多年來我一直對這次旅行充滿執念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鄂溫克族聚居地之一


使鹿部落


聚居在敖魯古雅鄉的這一支鄂溫克族從前是以狩獵為生的使鹿部落,世代居住在額爾古納河右岸茂密的森林里,即狩獵又養馴鹿,住在類似帳篷的“木刻楞”里,隨著季節變化自由自在的在山林里遷徙。

鄂溫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新中國建立時,使鹿部落的這一支鄂溫克族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到文明社會,國家為保護環境保護森林保護動物,更為保護民族文化傳統和民族的多樣性,為他們修建了定居點,動員鄂溫克族人到山下生活,國家還制定了優越的民族保護政策對鄂溫克族人和他們的文化進行保護發揚。

馴鹿


用馴鹿奶露天烤制列巴的鄂溫克族婦女


遇到《額爾古納河右岸》原型柳芭的美術啟蒙老師于黎,她創建了呼倫貝爾地區首家私人博物館——我國唯一收藏、保護、研究和弘揚北方狩獵民族的“樺樹皮文化博物館”,館里展出于黎老師個人作品350多件。于老師還有七件樺樹皮作品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與于黎老師的邂逅也是此次旅行中最大的意外收獲!

在鄂溫克族聚居地敖魯古雅鄉于黎老師的私家樺樹皮博物館參觀,于老師親手制作的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族、赫哲族的樺樹皮實用器和藝術品,她制作的樺樹皮畫、鹿皮畫靈動樸實栩栩如生,實用器精美精巧;尤其是于老師用樺樹皮制作的搖籃、鹿笛、器物盒等等都極其精致,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她所有的作品除了被其它博物館收藏外只在自己的博物館里展出,幾乎不對外售賣。

她給我講柳芭、柳芭媽媽、柳芭姥姥、柳芭爸爸的故事,講她親歷和聽說過的有關薩滿教和薩滿的歷史以及神奇傳說……


于黎老師


與于黎老師合影


夜宿室韋。

第六天,7月12日,星期四。

中俄邊陲小鎮——室韋,地處內蒙古最北邊,緊鄰額爾古納河右岸,是國內為數不多的俄羅斯族民族鄉之一,也是蒙古族的發祥地。

這座位于額爾古納河右岸的小鎮,是我國俄羅斯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方,與俄羅斯小鎮奧洛契隔額爾古納河相望。現在的室韋小鎮是一座完全依賴旅游度假的小鎮,小鎮上還有很多旅游項目和旅游設施尚在開發建設中。

夜晚的室韋小鎮熱鬧非凡,隨處可見嗨歌擼串吃烤羊腿的游客。室韋每年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接待游客時間,夏季溫度涼爽宜人,冬季嚴寒刺骨。

額爾古納河右岸崇山峻嶺森林密布,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故鄉,2001年建成的中俄友誼大橋橫跨在界河額爾古納河之上。

不過感覺小鎮完全是為開發旅游而建,與我喜歡的人文與自然和諧交融的景致有些違和。

選了一家叫做“右岸”的商務酒店夜宿,算是《額爾古納河右岸》情結未了吧。


在室韋觀景平臺遠眺俄羅斯奧洛契小鎮


橫跨在額爾古納河上的中俄友誼橋


中俄友誼橋橫跨在額爾古納河上


橋頭留念


早上草草吃過早餐驅車直奔滿洲里,霧靄籠罩下的室韋小鎮在身后漸行漸遠……

孕育了蒙古族鄂溫克鄂倫春達斡爾族俄羅斯族的額爾古納河依舊在默默的流淌……

右岸大片的農田草原花田展現出各民族祥和安寧團結幸福的生活景象。

漂亮的花田


美麗的花田


一路上油菜花田麥田和大草原應接不暇。

一望無際的油菜花田

這是我走過的最美公路——沿著額爾古納河右岸一路向南,國防路兩側連綿不斷持續有50多公里的油菜花田正盛開,去婺源看油菜花田的愿望不經意間在額爾古納河右岸實現。

美麗的油菜花田


連綿不絕的油菜花田


蒙古包

今年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雨水充沛,牧草葳蕤,草場上隨處可見自由馳騁的馬兒,悠閑吃著草的牛兒,星星般點綴著草場的潔白羊兒。

在草原上,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列列風旗”。

自由自在的馬兒


草原上像星星般的潔白羊群


牛兒在悠閑的吃著草



夜宿滿洲里

黃昏時分的滿洲里


洗完車后擼串,發現住處離萬達廣場僅一步之遙,看電影《我不是藥神》,稀里糊涂刷了四張電影票兩個人看,也是醉了。

第七天,7月13日,星期五。

滿洲里街邊建筑


滿洲里互市貿易區


滿洲里是一座擁有百年歷史融合了中俄蒙三國風情的城市,被譽為“東亞之窗”,是中國最大的陸運口岸城市,也是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滿洲里口岸是中國最大的陸路口岸。

小城安靜整潔秩序井然民風淳樸,居住著蒙、漢、回、朝鮮、鄂溫克、鄂倫春、俄羅斯等20多個民族,充滿異域風情的俄羅斯、蒙古建筑隨處可見。

套娃廣場


現在的滿洲里國門是2008年建成的第五代國門,歷經風雨滄桑見證了祖國由極貧極弱到逐漸強大起來的艱難發展歷程,是我所見過的邊境國門中最巍峨壯麗的一處。

滿洲里國門


國門景區邊上建有“滿洲里市六大紀念館”,其中“中共六大會場復原陳列”人物蠟像栩栩如生,展現了一段我黨早期領導人經由滿洲里前往蘇聯莫斯科五一村舉行“六大”和尋求革命真理拯救中華民族建立新中國的光輝歷程。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滿洲里邊境旅行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夜宿海拉爾,外子與他闊別多年回內蒙老家照顧身患糖尿病綜合癥母親的大學同學相聚。

第八天,7月14日,星期六。

游訪草原上的明珠——達賚湖。達賚湖又叫呼倫湖。

呼倫湖簡介


美麗的呼倫湖

在海拉爾體驗正宗蒙餐和蒙古奶茶。

喝蒙古奶茶體驗蒙餐


參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海拉爾紀念園。

戰爭主題公園


一個國家5A級戰爭主題公園,建在原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遺址上。

博物館里運用大量文字、圖片、實物等控訴了日本關東軍在我國東北犯下的滔天罪行!將東北淪陷時期中俄蒙抗日史實完全展現。

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夜宿齊齊哈爾,與外子哥哥、侄兒一家團聚,參觀侄子現代化的農機設備。

現代化的農機設備


第九天,7月15日,星期日

夜宿哈爾濱 與外子大學同學一家共同晚餐。

第十天,7月16日,星期一

為愛車做首保。

途經佳木斯看望一位新手爸爸,返回雞西,回家。

5000公里行程的旅行結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