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英語學習體會

英語是我接觸的第一門外語語言,在開篇《學習的一生》中提過,在剛接觸這門語言的時候,雖然是初一才接觸,在語言學習來說有點晚,但是我和班里其他同學一樣很幸運地找到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就是我們的班主任女神老師。有了第一步,后面就自然而然一發不可收拾了。

回顧我的學習經歷,總結起來是幾個好習慣。

第一個好習慣是每日的回顧和朗讀,每天晚上7點半—8點記憶力比較好的時候,用來大聲朗誦英語課本文章和背單詞,大概花費15-20分鐘左右,在記憶單詞的時候開始是死記硬背,后來會調動關聯聯想來記憶。學習回顧當天所學大概10-15分鐘左右。周一到周五基本從未間斷堅持了好幾年的時間,周末的時候時間會壓縮到10多分鐘。早上的時候會有10分鐘左右看看語法。到了大學,會跑到山頂公園大聲朗讀20分鐘。

第二個好習慣是上課認真聽講,課堂40分鐘比較專注,基本聽課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的注意力集中,是這么多課程里面幾乎最高的之一。無論后續換了多少個英語老師,但是對于英語課會條件反射般專注聽下去。其實換老師尤其是換班主任對于學生影響還是挺大的,這種影響不亞于轉校,遇到一個好的老師或者說是班主任,可能就開啟了一扇門或者種下了一顆種子,直接就影響了一個學生的命運。

第三個好習慣是課后對于一些疑問會第一時間找老師溝通,利用課間十分鐘的時間及時解決冒出的一些想法念頭和疑問。也會和英語學習好的同學進行討論。等于是開啟了問題自動解決機制。

第四個好習慣是考試之后對于錯題的復盤。對于做錯的題目,思考原因,同時避免后續的錯誤。

第五個好習慣是看好萊塢電影和美劇,在看的時候盡量不去看字幕,而是進入語境去體會當中的文化和口音。

第六個我打算培養的好習慣是閱讀英文原版書籍,找幾本好書直接硬啃下來,繞開大腦的慣性。

總體來說,找到動機和興趣入門很重要,培養好習慣是第二位的,通過考試成績來反向強化信心和興趣,等于找到持續輸入的能量。學習語言,單詞是基礎,閱讀是脈絡,語法反而是留意即可。如果一萬小時定律是有效的,我在英語的學習方面應該積累到了一定的小時數了。不過工作之后一直沒機會好好使用,一直覺得有點可惜。

直到最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要看目前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需要使用英語;最正宗的好萊塢大片觀賞,需要英語;編程能力的學習,需要英語;乃至于以后有機會用英語進行寫作,也需要英語。作為一門工具,因為不會而失去了解世界90%資料的機會(互聯網90%資料是英文的,而且很多是英文翻譯工具無法整頁直接有效翻譯的),是不是很可惜呢。

用英語,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