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世界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
他說,“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 而我不愿意將就。”
我說,“世界這么大,我不愿將就。”
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不知道。我們能活到多少歲?我們不知道。我們的未來會怎么樣?我們不知道。
……
太多太多,諸如此類的話題,我們不知道答案。我們總是告訴自己我要如何如何,未來我要怎樣怎樣,我要嫁(娶)一個如何如何的人。然而,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熬夜,我們拼命,只是為下一秒提供多一個選擇。我們不愿意渾渾噩噩,不愿意做備胎,不愿意將就。
顧漫的小說《何以笙簫默》中,有一段我非常喜歡,她這樣寫道:有一次她等久了朝他發脾氣:“我都數到九百九十九了,你才來!下次要是讓我數到一千我就再也不理你!” 結果又一次,他被系里臨時抓去開會,冗長的會議終于完了后他跑去,她居然還在,這次她等的脾氣都沒了,只是委委屈屈地看著他說:“以琛,我都數了好幾個九百九十九了。” 而這七年來,他又多少次數到九百九十九? 不是沒想過放棄,只是始終沒辦法數到一千。
這段趙默笙埋怨何以琛的文字,讓我每次閱讀到,心都不受控制的收緊。趙默笙愛著何以琛,不愿數到一千。何以琛也愛著趙默笙,七年過去,仍然不愿數到一千。他們,都不愿將就,只因彼此是對的人。
在我人生的美麗時段,我認為我遇見了我生命中對的人,教會了我愛和痛,然而,卻在最后不得不離開。我沒有挽留,似乎早已預料到這一刻的到來。在那以后的日子中,每每遇見一個異性,總會下意識的把他們和他作比較,許許多多曾經他提醒我的事兒,我都習慣地堅持著。身邊的朋友不斷為我介紹,談論某某某帥,我的眼中卻容不下,更能指出對方的一大波缺點來。是啊,我遇見了他,盡管他已經離開了我,從我的世界里走了出去,然而,我是不愿意為了忘記他,為了填補心中那一處空缺,而將就的。或許,我是真的愛過,而他也真的愛過,相信彼此就是對的人,只是在后來的后來,我們都發現我們太過單純,太過不成熟,早早的給自己下了定義。我愿意等,等我生命中最適合我的人出現。
愛情,是不可以將就的。我深知這個道理,因而拒絕家人、朋友介紹的異性,也不愿如此之快的投身到下一份感情當中,我認為這是對過去的自己不負責任,對現在的自己不尊重。生命當中,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千千萬萬的人,沒有人可以告訴我們,誰是彼此對的人,我們只能靠自己去發現,去感受。如果受了傷,切記為了療傷而委屈自己,放縱自己,拋棄自己。要明白,這個世界上,你要經歷很多很多,酸甜苦辣咸,每一種味道都去嘗試了,人生才夠有意義,不是嗎?
我們都有自己所追求的夢想,當夢想和現實不可皆得的時候,你會放棄自己的夢想嗎?毋庸置疑的吧,答案是不會。可是,現實中,有多少人為了在競爭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下生存下去,而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們在現實中將就,心靈上呢?怕是早已千瘡百孔了吧!現實不可以逃避,夢想亦不可以拋棄。當現實與夢想發生碰撞之時,我們需要平衡自己的內心,省識自己的內心,去堅持對自己最重要的部分。若只為在社會上生存下去,一生平平淡淡,安安穩穩,一切將就下去,得過且過的話,這樣的人生是不具有意義的。存有那樣的心思,在這個天大地大的世界,有許多是值得去探索的。總有些是要我們全力以赴的,人的一生能有一次保持全力以赴的狀態去完成某事,那么是可以得到成功的。然而,往往保持這樣的狀態是艱難的。所以,不是每一個人能得到他所期望獲得的成功。
有時,我總在糾結于做某一件事是為了什么。像學習高等數學,常常陷入難題的漩渦,有時花上那么幾個小時,仍是無法解出題的答案。我會煩躁,抱怨說將來工作,將來生活,難道我還要用積分微分來計算嗎?根本就沒有必要學習這樣的知識等等。然而,抱怨完之后,還是乖乖的繼續埋頭算題。不過,在后來的一堂課上,老師突然說了一句話,讓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知。老師這樣說的,“你們現在學習的東西,復雜,繁瑣,甚至有些是無用的,然而,你們卻必須要學,因為這些是在鍛煉你們的思維。你們的思維不夠靈活,不夠完整,將來從事任何職業,或者說學習更專業的知識,能力是不夠的。”老師的話,在那一刻,仿佛為我干涸的心靈注入了一股清泉之水,讓我的大腦開始運轉起來。的確如此,盡管對于我這類不獻身科學的人來說,學習那樣的知識顯得浪費,然而,背后是為了更長遠的目標作準備。
青春正當時,我們何不任性一下,保持全力以赴的狀態去做我們想要做的事?世界向我敞開,為什么不去看看?為什么要將就于眼前的得過且過呢?趁著天氣晴好,我們還很年輕,有驕傲的資本,好好做自己喜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