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讀書交流會

? ?

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至少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所以讀書可以讓我們從一個個故事和一段段人生中去感知世間五味、開闊視野、汲取經驗,從而更好地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 ? ? 這個假期,同心縣小學語文馬希芳工作室的全體成員在馬希芳校長的帶領下展開了對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的共讀活動。我們不光堅持每天閱讀記筆記,還通過微信小程序打卡寫反思,尤其是在cctalk直播間進行的讀書交流會更是讓我感受到了我們與作者、我們工作室成員之間因為這本書而產生的心靈交融。

? ? ? 今天是我們工作室進行的第一次讀書交流會,會議開始有馬希芳校長對這次交流會的活動流程做了簡單介紹,會議有四個環節:怎樣閱讀一本書、作者簡介、手記一:愛心和童心、閱讀感受。

? ? ? 一、怎樣閱讀一本書

? ? ? 馬校長說:“每一本書會為你開啟一扇新的大門,能給你的人生帶來一點新的可能。”

? ? ? (一)拿到一本書該如何整體感知1.看作者。先去查看作者的有關資料,了解寫作的背景,便于更好的去閱讀理解內容。2.讀目錄。通過目錄能夠了解本書從哪些方面論述的,對整本書的框架結構做一個先知了解,明確寫書的綱領和目的,從而有指導的進行閱讀。3.讀序言。從序言中可以弄清楚主要的觀點,了解主要的事實,或許典型事例。4.讀作者的后記。讀后記可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能幫助我們更好的讀懂文本內容,達到我們的閱讀目的。

? ? ? (二)讀書方法:1.快速讀。也就是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庇绕涫枪适滦员容^強的內容,一般都是一目十行,對文章內容迅速的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即可。2.略讀。就是一種粗略的朗讀方法,略觀大意,大致了解。3.批注法。批注法我們經常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也會教學生去用,就是把讀書的感想和存在的問題隨手批注在文章的空白處,以幫助理解深入思考。4.摘錄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弊x書、摘錄及心得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夠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的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并且能夠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化為技巧和技能。 5.深入讀。深入讀就是精讀、細讀、多思考、多琢磨,反復的研究,邊分析邊評價,力求明白透徹,以便吸取精華,尤其對本專業的書籍和名篇佳作可以采取這種方法。只有深入精心的研究,文章的精髓才能愈挖愈出,愈演愈精。

? ? ? 不同種類的書也應該有不同的閱讀方法,不論哪一種讀法都應該引起我們思考和感悟。因為寫作是和自己的靈魂在對話,這樣更有利于我們的進步和成長。

? ? ? 二、作者簡介

? ? ? 馬校長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了李鎮西老師的著作,覺得非常實用,后來就相繼又拜讀了李老師的很多著作,更是覺得作為教師的我們都值得一讀,于是毫不猶豫在這次共讀時推薦給了大家,并在這次交流會上,對作者進行了深入的介紹。

? ? ? 李鎮西,男,1958年生。1982年2月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2003年6月于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畢業并獲得博士學位。先后在四川樂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學、成都石室中學、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外語學校擔任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曾短暫供職于成都市教科所,教育發展研究室主任。現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系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常務理事,四川省陶行知研究會常務理事,成都市中學語文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 ? ? 李鎮西老師已發表數百篇文章,相繼出版了《青春期悄悄話》、《愛心與教育》、《走進心靈》、《從批判走向建設》、《教育是心靈的藝術》、《花開的聲音》、《風中蘆葦在思索》、《教有所思》、《民主與教育》等12部專著作。

? ? ? 1998年12月,在北京“紀念蘇霍姆林斯基80誕辰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蘇霍姆林斯基的女兒、烏克蘭教育科學院院士蘇霍姆林基卡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她贊譽李鎮西是“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師”。

? ? ? 三、手記一:愛心和童心從整本書的結構來看,這本書是李老師以手記的形式記錄了自己教學一線的一些案例,一共分為七個內容,馬校長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為大家直觀明了地展示了作者李鎮西老師這本書的內容,又著重介紹了手記一:愛心和童心。

? ? ? 李老師在手記一的開始寫到: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然后,李老師通過四個案例為大家驗證了手記一第一頁的理論,更是詮釋了師生之愛、同學之愛,以及老師和學生對社會的愛和責任感,這樣的愛感染著所有人。

? ? ? 四、閱讀感受

? ? ? 共讀讓讀書不再是一個人寂寞旅行。共讀一本書,有思考、有感悟,并把自己的想法與大家分享,共同對本書的內容、寫作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進行交流,與作者,與共讀者進行心靈的碰撞,從而產生共鳴,所以交流是個人思考與感悟的升華,更是共讀的落腳點。

? ? ? 馬校長說:“我們要做閱讀的帶頭人,做反思的撰寫人,做教育的思考人。扎實深厚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寬廣的學科教學視野才是我們的底氣。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提升,離不開閱讀,特別是專業的閱讀,一個人要想擁有應對這個世界的實力,一定要大量閱讀世界經典的文化作品,讓自己成為一個溫和而堅定的人,盡管我們的文字很不成熟,但是每天讀書,每周寫作教育敘事,每月共讀、寫作讀后感,成了習慣,就會潛移默地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p>

? ? ? 李芬老師說:“李鎮西老師的手記給我的啟示,首先是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一堆分手不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夠在未來社會中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這樣的人才,不僅要在學校里讀書,通過讀書獲得一定的扎實的知識, 更需要終身有讀書的興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學習,有能力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有能力汲取這些知識,經得起順利和艱難,成功和挫折的考驗。他們需要有知識,更需要有理想,有堅定地意志,有優良的品質,這些都需要在學校奠定基礎,李鎮西老師認為這正是自己的職責?!?/p>

? ? ? 楊雪蓮老師說:“李老師對愛的執著深深打動了我,他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愛,同時也收獲著學生和家長的愛。讀了《愛心與教育》,不單單是被感動,更多的是被震撼,這不是坐石書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布道,而是從血液里流出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凸顯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慮......樸實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是實踐枝頭上最美的花。李老師的教育工作已經達到了一種至高的境界,是我學習的楷模,接下來的閱讀,我會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走出淺薄,走近學生,走進教育?!?/p>

? ? ? 金孟加老師說:“讀了這本書,有兩點最大的感受:1.童心是師愛的源泉,老師和學生必須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李老師有童心和愛心,體察學生細微的變化,給學生溫暖,他用自己的行動去育人,更有磁性,更有時效性。所以對孩子們來說,他不光是老師,還是一位偉岸的父親,一位朋友。2.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教育的童心就是有兒童的情感,與他們共哭、共笑、共興趣,這樣就和學生多了一種交流的方式,李老師始終如一地和孩子們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在師愛的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的瞬間。我希望我自己和共讀的姐妹們,繼續閱讀,讓李老師的故事和文字激勵著我們,讓我們去為之贊嘆,為之折服。”

? ? ? 這次交流會不光有四位老師通過語音和大家交流了看法,其他成員在評論區也是不斷地刷屏,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感觸。他們的發言讓我想起了一句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家都從手記一中體會到了愛心與童心在我們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每個人又從自己不同的關注角度和自己平時的教學體驗去思考和感悟內容,與作者進行情感碰撞,更是讓共讀者們收獲了更多的觀點。

......

? ? ? 最后馬校長對這次討論交流做了小結,并且激勵我們大家也去把自己與學生的點滴記錄下來,并讓自己也成為一名有溫度的教師,能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把李老師的教育教學哲理合理地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去。? ?

? ? ? 作為獨立的人,每個人都應該是一個終身的閱讀者,通過閱讀以及更多的方式去反省自我,認識生命,和智者進行思維的碰撞;作為教師,沒有閱讀,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我們每個老師都應該通過專業閱讀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人。我相信,我們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通過這次共讀分享,一定會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名終身閱讀者,并且樂于和大家共分享,共對話,共成長,讓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論是從思想還是精神上都有所提升。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