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刷朋友圈的時候,被表姐的一段話驚艷到了。
她說“我不想30歲就泡著枸杞菊花茶,從此歲月靜好!人生最怕碌碌無為,還告訴自己平凡可貴。所以讓我們覺得幸福的,不是因為生活的舒適,而是因為生活有希望!”
一直在為事業打拼,又兼顧家庭的你有沒有因為這段話而觸動心靈呢?
1
前段時間到妹妹家去看小外甥,跟妹妹聊起了表姐,妹妹一臉驚訝,突然驚呼“咱姐當校長啦!”
是啊,曾經年少時帶我們瘋玩的表姐,生活越過越有滋味。
高考后,表姐選擇去千里之外的哈爾濱上大學,畢業后留在那里,做過導游,編輯,最后選擇了老師。然后結婚,生子,把生活過得精致又多彩。
我一直很羨慕表姐,人漂亮,嫁的也好,結婚這么多年,姐夫待她一直溫暖如初。
跟表姐聊天時,她經常說,她的愿望是自己辦一所學校。
我們常取笑她,家里那么有錢,還去折騰干什么。就是在家不工作,姐夫光家底也能養的起她。
她常常搖搖頭,對我們的打趣表示不解?!拔矣袎粝牒貌缓茫銈儼?,太俗!”
如今,表姐得償所愿,而且事業越做越好。每次見她發朋友圈,看到小朋友們臉上綻放的燦爛的笑容,心都是暖的。
記得《老男孩》片尾出現一段話“夢想這東西和經典一樣,永遠不會因為時間而褪色,反而更顯珍貴!”
為了追逐夢想,表姐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平常上課,課余時間學書法學繪畫。然后周末坐車去離家很遠的大學聽課,做筆記。
有時候為了一場主持詞,晚上忙到半夜,自己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姐夫過來給她披上件大衣,心疼地說“放棄吧,咱們過得不是挺好嘛?!?/p>
她不是沒有聽到,她知道姐夫當著她的面從來不說,因為他太了解她。
周末是她最忙的時候,聽課回來總會給姐夫做他最愛吃的餅,給兒子做喜歡吃的菜。
姐夫總是笑著幫忙,只字不提工作的事情。
有一次表姐忍不住問姐夫,“為什么不勸我辭職?”
姐夫嘆口氣,又露出了笑容,一臉認真地看向表姐“我如果勸了,會讓你為難。我知道你從來都拒絕平庸,相比平凡的生活,我更喜歡那么努力的你。”
表姐頓時激動得淚如雨下。兩人緊緊擁抱,那一刻,她突然明白,她深愛的男人如此懂她。
謝謝你愛我,讓我可以安心工作。
2
在愛情里,女人可以愛得深沉,但不能為了愛情而沒有自我。
印象最深的還是胡可曾經在節目中黯然落淚的畫面。
那時候,胡可接了《如懿傳》中蘇綠筠這個角色。為了結婚紀念日,更為了孩子,她一面加班加點,一面要帶著對孩子的想念與虧欠許諾安吉當天趕回。
于是,一路上風塵仆仆,從橫店到杭州,再苦再累,乘夜奔波她也不在乎,因為孩子在等她。
可是即使如此辛苦,沙溢并不領情??赡芩軔酆桑X得胡可這樣太辛苦,而且認為女人應該以家庭為重,所以他覺得胡可沒有權衡好工作。
那一刻,胡可哭了,她說拍戲這件事情一點都不辛苦,最辛苦的是沙溢的態度。
是啊,女人的辛苦付出,如果得不到男人的理解與支持,會給她的心靈帶來致命的一擊。這一點我覺得每個女人都感同身受。
美好的婚姻,給胡可帶來了幸福,讓她擁有安吉和小魚兒這兩個可愛的孩子。當然,她也為家庭做出了巨大的犧牲,選擇在家安心帶娃。所以安吉和小魚兒才會對媽媽有那么深的依戀。
作為一個媽媽,她不是超人,不可能做到完美至極。
尤其對于一個擁有夢想的媽媽而言,更是苦不堪言。我從沒覺得胡可不可以接戲,因為那是她喜愛的工作。
就像胡可說的“我真的不認同一個放棄自己的媽媽,這是我一直所堅持的。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看到的是一個在工作上很努力,有自己的社會價值的媽媽。”
我想,工作和婚姻是不相沖突的。
那些以婚姻的幌子和孩子的依托為借口,讓女人放棄工作的男人們,何其殘忍??!
女人擁有婚姻不是沒有自我,依然可以有自己的工作,朋友圈,甚至于自己的追求。
3
前段時間辦公室同事楊哥跟老婆吵架,老婆一生氣帶著二寶回了娘家。他去岳母家好說好勸,老婆就是不回家。
他在辦公室說起這件事,讓我們給支個招。
我問他,嫂子是因為什么跟你吵架。
同事無奈地笑笑,“你說我周末好不容易休息兩天,她非讓我看孩子,她出去給人家打工賣衣服,累還掙不著幾個錢?!?/p>
“為什么不讓她去?。俊鞭k公室孫大姐故意扯高嗓子問,“只能說明你懶。孩子是你老婆的,不是你的啊,憑什么她負責看孩子,你不能看?。俊?/p>
孫大姐說話向來是一針見血。
楊哥讓孫大姐說的一時沒了話,只能坐下來下來喝口茶,嘴里不忘小聲嘟囔著“我好不容易休個假,再帶兩天孩子,真心累?。 ?/p>
“楊哥,你了解嫂子嗎?”
楊哥抬頭看我,似乎猜不出我要說什么。
他哪里知道,嫂子也有她的追求。她曾經是服裝店的銷售經理,為了孩子,她放棄心愛的工作,回歸家庭。
多少個午夜夢回之時,她把突然哭醒的孩子哄睡,看著懷里睡得正香的孩子,也會想起她曾經的輝煌。
《當幸福來敲門》里有句話“如果你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它。”
嫂子沒有放棄家庭,只不過在楊哥休班時偶爾去鍛煉一下自己,尋找下曾經那個爭強好勝的自己。
楊哥被我們說的舉手投降,馬上點頭“我知道錯了,我這就去跟老婆道歉。我不該把看孩子這件事看做是女人的責任,我該體諒她?!?/p>
董卿在有次采訪中曾經談道,“你既不能夠說我的世界只有我,可是你也不能說我的世界只有他。你一定要在彼此的世界里做好一個平衡?!?/p>
為了《朗讀者》這個節目,她常常兩三個星期見不到孩子,她一面壓抑情感的需要,一面追逐夢想的工作。
她說朋友曾告訴她一句話“其實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很簡單,你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p>
我很傾慕這句話,以至于常常加班很晚回家,看到熟睡中的兒子,覺得虧欠他很多。
可是作為媽媽,誰不是在虧欠中成長呢?
(此文已在公眾號書韻博士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