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邊框越來越窄,屏占比越變越高,先有小米 MIX 后有三星 S8,把接近 2:1 比例的屏幕帶到人們視野里。盡管 iPhone 8 還沒發布,從近期的諜照和曝光信息來看,全面屏十拿九穩。
在全面屏的趨勢下,除了有更強視覺沖擊力之外,界面交互有什么創新的可能?
相機
18:9 全面屏的 LG 新旗艦——G6,推出了三種新的拍照模式作為賣點。
Snap Shot 將屏幕分半,上半屏用來取景,下半屏直接顯示出成片效果;Match Shot 可以照片和其它圖片拼接在一起,做出有趣的效果;而 Grid Shot 的功能也有些類似,連拍照片拼成四宮格。
這算是一次不錯的先例嘗試,充分發揮了屏幕空間,不過實用性上不太看好。
Snap Shot
Match Shot
Grid Shot
LG G6 官方宣傳視頻
分屏多任務
第二個能想到的,就是自 Android 7.0 以來推出的分屏多任務功能。
此前主流的 16:9 屏幕,如果再減去底部虛擬按鍵,每個應用分得的顯示面積很有限,而全面屏就有明顯優勢。另外,播放視頻的畫中畫功能,或許也能得以普及。
Android 7.0 分屏多任務
菲茲定律
前兩個都是因為屏幕空間增大所帶來的交互改變,而手機進入全面屏時代,還意味著屏幕四周的邊緣,幾乎等于手機邊緣,這可能會使費茨定律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在電腦上,「開始」菜單按鈕、dock 欄或者窗口的關閉按鈕,一般會放置在角落或者邊緣,原因是鼠標不需要很精確移動就可以準確地落在按鈕上,操作效率更高。因為用戶可以更準確地對邊緣進行操作,或者是勝任更復雜的交互。這是菲茨定律在交互設計上的常見應用。
例如從 iOS 9 開始,應用間跳轉可以通過屏幕左上角按鈕來返回,在全面屏普及后類似的交互操作或許可以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