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學時英文教材或者讀物里出現頻率最高的日本地名無疑是Tokyo,偶然一次看到Kyoto也錯看成了Tokyo,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另一個不同的地名,開始對Kyoto這個地方不自覺地有些在意。
? ? ? ?大學之后,讀到川端康成的《古都》,了解到盛極一時的平安時代,金閣寺、祇園花見小路、伏見稲荷大社千本鳥居、北山杉、源氏物語里的貴族生活,所有這些片段的印象拼成一種情結,當時覺得京都大概就是一個把所有物哀、幽玄日式傳統美學發揮到極致的地方。
? ? ? ?記憶讓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他自己,歷史讓一個城市之所以成為它自身,歷史是所有生活在這里的人的共同記憶。有歷史的城市才是有態度的,有意思的,是自然沉淀而成的,不會千城一面,不會為了城市而城市。住在有歷史的城市里,才能體會到時而與若干年前的某些人某些事產生某種關聯的微妙吧。“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如果用這句話解釋,沒有歷史的城市就像只有大樓的大學了。
? ? ? ?回想一下,京都是我目前為止唯一居住過半年以上的歷史城市。國內城市里一直蠻向往的有南京,近代崛起的上海、廣州也好。再想一下,似乎不是這樣,家鄉邯鄲難道不是一個十足的歷史城市嗎?“邯鄲”這個名字從兩千多年前的趙國都城開始沿用至今,兩個耳刀旁連用在今天眾多城市名中散發出一種戰國風。但是今天的邯鄲,城市景觀上除了被圍出一小方公園的叢臺和“邯鄲學步”“完璧歸趙”等幾個成語之外,已經全然感覺不到什么歷史痕跡,也很難有什么機會可以產生那種微妙的關聯。
? ? ? ?實際感受過的京都和情結里的京都還是不同的,前者是一個有更多細節的更立體多存在。也是個人喜好的緣故,有些人看來京都可能完全是一個沉寂而無聊的地方,而有些人會覺得京都的魅力在于讓人心境安穩自在,日本有京都這樣一個存在是幸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