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阿克蘇找李明飛耍
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地處東經80°37′—83°03′,北緯41°24′——42°51′,四周群山環繞,呈一狹長帶狀盆地。地勢北高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以天山為界與伊犁地區昭蘇縣、特克斯縣接壤,南以卻勒塔克山與新和縣相連,東與庫車縣、和靜縣毗鄰,西以木扎提河與溫宿縣相望,全縣總面積1.91萬平方公里,轄4鎮10鄉2個國有農牧場,總人口20.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占88%,漢族占12%。拜城縣東距庫車110公里,西距阿克蘇市170公里,省道307線橫穿縣境。拜城縣,維吾爾語即“巴依”,意為富饒美麗的地方,歷史悠久,是“絲綢之路”的璀璨明珠,漢朝稱姑墨,后為龜茲國屬地,公元1882年(清光緒8年)建縣定名為拜城。(來自網絡)
去拜城的路上,驢車越來越多,有男有女都在駕駛。他們或拉人,或拉物,或代步,看樣子這種緩慢的工具正成為大多數老百姓的日常交通、干活工具。他們的日子緩慢而悠閑,時不時地能迎而見到一兩車驢車。驢車上有時有小孩或大叔要跟溫暖草原他們搭訕,并邀請到他們家去吃飯,或住宿。他們尊重這種單騎旅行的游子。能給予什么方便,都能盡他們最大力量去幫助。
“雅丹”原是我國維吾爾族語,意為陡峭的土丘。在極干旱地區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開,風沿著這些裂隙吹蝕,裂隙愈來愈大,使原來平坦的地面發育成許多不規則的背鯽形壟脊和寬淺溝槽,這種支離破碎的地面成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觀如同古城堡,俗稱魔鬼城。: P! w5 Y+ H/ \0 Z* P5 t8 r
有些雅丹地形的溝深度可達十余米,長度由數十米到數百米不等,走向與主風向一致,溝槽內常有沙子堆積。在垅脊頂部常有白色鹽殼,又稱白龍堆。(來自網絡)
剛進縣城時,感覺人多,驢車摩托車較多,大家似乎不怎么守交通規則。也許是他們的巴扎吧,也如內地人趕場樣,誰還跟你守規矩呀。
在去拜城的路上碰到了一家人正趕著驢車往前走,車上有一慈善的老人,他示意騎行的二人去他的家里住和吃飯,溫暖也聽不懂維,幸好車上還有一小女孩,她是上過漢族學校的,她幫翻譯的。由于時間還早,二位騎士婉轉拒絕了。隨后他們去了廣場,廣場上有浮雕,有美麗的花朵環繞。他倆心情大好,并在那里拍了好多相片。
上面圖片模糊的是溫暖手機拍的,而其他比較清晰的是草原相機提供。
草原一路基本上是相機控,而溫暖要直播,也只有手機控了。當時溫暖帶了兩個手機,一個三星大屏,一個是諾基亞小屏,但像素都不是十分的高。
路上車子被扎,補胎是家常便飯,晚上溫暖在住地那里修車補胎,民族兄弟也表示了好奇過來幫忙;而草原在那里拿著地圖在研究,下一步又要往那里走呢?
下一站直殺阿克蘇找溫暖的朋友李明飛,溫暖一個電話,李明飛就在路邊等著了,說明這個在騎行途中遇到的朋友仗義,當時以為的一句戲言成真。“到阿克蘇給我打電話,我到時請你們吃飯。”
李明飛領二人進了飯館,要了大盤雞,并點了幾個小菜,好客的李明飛臨走時還買了好多水及零時,讓溫暖草原二人在路上喝和吃。不過沿路有好多杏子,碰到好些杏園主人都熱情好客的要給他們塞些杏子。
阿克蘇街道整潔,秩序井然。二人碰到了一群維護秩序的民兵,并與他們攀談了起來。
二人本要在廢棄的加油站安營扎寨,但碰到了收糧食的艾則孜,他讓二騎士去他家里住。二人幫他收拾了糧食和草,草原干得最賣力。去他家里發現他們家里用水混濁不堪,這像糊糊的水,起碼得澄個幾天才能清,他們就是用這樣的水煮起吃的。這里離阿克蘇也沒有多遠,最多一百多點公里。但愿有關部門,已經解決了這里吃水難的問題。他家要給二人做飯被婉拒了,這樣的水煮出的飯, 草原溫暖也無法往下咽,何況包里還馱著李明飛給買的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