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給我們生產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這些都是我們能深刻感受到的,但是為什么這個發明能帶來如此的變化呢?思考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簡單回顧一下人類發展經歷了幾次大的革命:
1. 農業革命:人類從狩獵時代進入了農業時代,人類的生產力水平比起狩獵時代提高很多,有了生產積累,有一部分人就從生產食物中釋放出來,從事其他生產,人類的文明也迅速發展起來。在農業革命中對動物的馴服意義很大,比如馬,牛,人能利用除人力之外的力量進行生產生活。
2. 工業革命:人類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的標志是機器的發明以及應用,生產方式從原來的手工或者畜力轉變為由機器生產。生產力水平大幅的提升,人口從農業生產中進一步的釋放出來(因為少數人口就能提供足夠的糧食供人類食用),釋放出來的人進入到其他領域,提供其他的產品和服務。
3. 信息革命:以計算機的發明以及應用為標志。工業時代使用的機器是解放了人類的體力勞動,那么計算機的發明是要解放人類的腦力勞動,所以計算機在中文翻譯里面也叫“電腦”。計算機很擅長做重復工作以及數據計算工作,按照人類預先設置好的處理步驟,輸入數據,就能得到確定的值,計算機是一臺數據處理機器。
計算機發明出來處理的是數據,而信息可以轉換為數據表示。信息是一種通用的原材料,生產生活中都會生產信息,傳遞信息,處理信息。比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和別人交流就是在和別人傳遞著信息。在工業生產中同樣如此,生產什么,生產多少,這些是每個企業都需要關心的信息。計算機也就天然的可以普及到生產生活中,提升信息處理能力。
在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只是生產工具的改變,如原來犁地方式由:牛+犁+人轉變為拖拉機+人。人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變化,還是要處理各種情況:農業時代,牛犁地到田的盡頭,人識別出來,就吆喝著讓牛轉彎。在工業時代,拖拉機沒有油,人通過讀取儀表盤上的油表指針獲取這個信息,給機器加油,拖拉機可以繼續干活。而進入信息時代,犁地方式可能就會轉變為:拖拉機+電腦。拖拉機沒有油,電腦識別這個信息,按照人類預設好的處理步驟進行處理(駛入加油站加油),完成加油繼續干活。人只要預先給計算機設置好處理步驟(人工智能的方向是讓計算機自己學習),人就能從一個生產環節中脫身,讓這個生產活動自己運行起來。人就能進一步從一些領域釋放,進入其他領域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