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我起這個名字的時候,是受到了10萬+文章的影響。因為這類文章,首先得有個格式化的吸引眼球的標題,就像好萊塢電影的套路一樣,這個格式是其中之一。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各種自媒體,朋友圈里到處傳閱的多是這類動輒10萬+的文章。看得多了,發現無非是先得學會做個標題黨,然后里面的內容無非是一些八股文似的雞湯文格調,講一些人生哲理感言和在很多場合都似曾相識的正確的廢話。甚至有人專門開通付費欄目,來教大家如何寫出這類雞湯文。標題都是:如何從月入...到月入......;我是如何... ...等等。以至于現在想看點不一樣的,沒加或少加雞精的文章都很難了。
我也是一個喜歡寫作和學習的人,聯系寫作對自己的學習確實很有好處,特別是以輸出來倒逼自己的輸入,并能從別人那里獲得即時的反饋。當這種寫作的輸出對別人也有用處時,這種分享就變得更有價值了。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和需要雞湯文,也不是每個人學習的內容都是別人能夠理解或喜歡的。一些專業領域內的學習,只有專業領域內的人喜歡和能看懂。也有人寫的內容深刻得只有少數人能懂。很多大師在沒有成名之前,作品并不流行,名氣也不如現在的多數10萬+作者的名氣大。當時其作品多被束之高閣。但時間和歲月是最好的試金石, 10萬+的雞湯文極少有流行超過三天的,很快就淹沒在更多的雞湯文中。而內容深刻,具有真正美學、文學、社會價值的作品,最終能成為經典。
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多數勞動的時代很快就會到來。算法可以輕而易舉的按照人類流行的雞湯文的要素和格調,以秒為單位生產出無數標題黨的雞湯文,就像三明治和漢堡包一樣,將人類關注、搜索、傳播最多的熱點和時事用人類最喜歡的腔調生產出來。但這種雞湯喝多了,除了令人反胃以外,任何營養都沒有,因為里面都是令你舒服但不一定是你需要的,讓你分不清虛幻還是增強了的虛擬現實。
真正有價值不一定會討多數人喜歡,借用一句流行語: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同樣,好喝的雞湯,加的都是刺激人食欲的雞精。而真正的營養往往不能添加任何佐料,需慢功細活,小火慢烹,產量有限,不會隨時足額供應到每一個人。
到那個時候,反而會令人懷念那些真正有價值,有思想的作品。
我經常在想,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要給人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對別人有什么幫助,還是只是為了吸引眼球,為了自己的發泄?對別人沒有價值的文字傳播就是文字污染。對別人有價值的才是美文。選擇權在自己手里,而不在別人。我們的每一次寫作和閱讀,每一次轉發和點贊,都是在做出自己的選擇。
最后,借用星爺的那句名言:“如果人人都理解你,你該是有多普通”。追逐流行,還是創造流行,決定了你是個路人甲還是星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