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將門,我們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唐代的薛氏(薛仁貴及其子孫),宋代的楊家將,呼家將以及岳家將等,這些將門之所以婦孺皆知,主要歸功于演繹小說的傳播。這些被神化了的將門,和歷史的本來面目是有不小距離的,下面我們撥開迷霧,來還原一個數十代傳承,曾無比顯赫卻被沉淀于斑斑史籍的將門世家。
這個橫跨唐宋兩朝,延續20余代,傳承400多年,最顯赫的時候一門出了三個皇后,男子個個在軍中為將,皇室也得敬讓三分的將門就是瑯琊(今山東臨沂)的符令奇將門家族。從唐玄宗時期的第一代符令奇(第一個在正史中有傳記的符氏武將)算起,到南宋滅亡符氏一直在軍隊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在五代宋初達到巔峰。
唐朝末年黃巢之亂后,占據河東之地的晉王李克用收了12個義子,個個不凡,除了當時的第一猛將李存孝和創下“小康治世”的明宗李嗣源,還有百戰不敗,曾以步軍擊敗契丹鐵騎,和后唐名將周德威齊名的符存審。
符存審除了善戰外,更值得稱道的是他非常注重子女教育,他常常教導子女說:“我出身貧寒,自幼便攜劍在外闖蕩,歷經四十年方才位至將相。期間歷經危難,數次沖鋒陷陣,入萬死而無一生,才有了現在這個地位。我一身傷痕累累,光從身上取出的箭頭就有一百多個。”還把自己作戰受傷的箭頭拿給兒子門看,讓他們知道家業不易,要戒奢戒侈,遺鏃誡子的典故就是來源于此。
有了符存審的言傳身教和符氏的良好家風,他的兒子們都成了軍中大將,鎮守一方,其中四子符彥卿一生歷經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以及宋,始終屹立不倒,反而讓符氏愈加顯赫,這里面離不開他本人的謀略和眼光,也少不了他三個女兒的功勞。
長女先是嫁給了后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的兒子李崇訓,結果李守貞聽信江湖術士的預言:“此天下之母也”,認為自己有做皇帝的命,結果叛亂不到一年就被郭威平定了。符氏在動亂中臨危不懼,處變不驚,得以躲過災厄,后來郭威聽聞她的行為后非常佩服,就認作了義女,并親自主持了符氏和自己選定的繼承人柴榮的婚禮。柴榮雖是一代明君,但性格急躁,常常苛責身邊的人,符氏每次都會從容地勸說,也只有符氏能夠讓他冷靜下來,符氏對于柴榮可謂長孫皇后對于唐太宗,被柴榮封為宣懿皇后。
大符去世之時,把年幼的兒子和日理萬機的丈夫托付給了自己的妹妹,柴榮封符二妹為貴妃,在北伐后病情惡化之時,晉升符二妹為宣慈皇后,只可惜小符屬于溫柔體貼型的,不適合管理國家,柴榮駕崩沒幾天就被趙匡胤改朝換代了,孤兒寡母從此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符氏六姑娘在顯德(柴榮的年號)年間嫁給了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34歲時逝世,趙匡義即位后有感符氏賢德,追封為懿德皇后,特意下旨讓其配享別廟,享受后代祭祀,元代的戲曲《符金定》就是根據懿德皇后符六姑娘的事跡改編的。
前代的積淀,符存審和符彥卿的處事之風,再加上符氏三個皇后的賢德,不僅讓符氏顯赫當時,更為符氏積累了數百年的余蔭,此后對吐蕃、對遼、對金、對西夏等諸多戰事中都有符氏將門參與,縱觀符氏對內撫鎮,還是對外護國開邊,都有赫赫功績垂譽史冊,這種厚重的底蘊才算得上真正的將門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