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說,2015年以后,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將有深刻的變化。他統計,中國的移動互聯網重點應用在過去的幾年里出現了集聚現象。目前,手機移動APP中排名前20名,從20個月前的17家公司分別開發,變為由BAT控制的公司運營其中的17家。是不是有點繞人?APP軟件的集中度發生了質的變化。
BAT對移動APP的入侵已經從技術的層面變成由金融入手,我們用的墨跡天氣、搜狐輸入等產品均在其控股之中。不知道,小伙伴們有什么感覺?我們每天平均使用手機軟件3小時,是你一天的1/8,其中有28%的時間是交給騰訊的,8%的時間交給了阿里,3%的時間交給了百度,同時22%的時間交給了BAT的參股公司,例如優酷、奇異等。小伙伴們,你們想過這意味著什么?未來的互聯網公司,只要有一點創新,BAT就會出資模仿其產品,因為技術層面沒有障礙。大家還有誰記得navigator?還有誰記得exploer的前世今生?亦或是,干脆,直接開張支票,說,“小寶貝兒,到我的懷抱里來吧”
BAT正在通過技術與金融的方式壟斷我們的手機,而我們的手機正在越來越多的改變著我們的生存方式。2015年我們將如何面對APP寡頭?如何抗爭?或者說,需要抗爭嗎?難道真的要面對APP的中世紀?
我想,或許我看不透將來,但面對軟件寡頭,小伙伴們需要尋找藍海。藍海在哪里?我們面對的似乎是20年前的微軟,而微軟現在已經失去了其往昔的霸主地位。鑒史而觀今,我們的突破口或許在應用的整合,或等待下一個技術的突破。說道整合,或許機會在于移動、游戲、金融、交易的整合,單一的功能應用將不可能得到資本的關愛,因為流量已經被壟斷。說到機會,我想,或許下一次的機會或許在于移動穿戴,其應用仍未發育,就像apple的實踐。
BTW:但是,BAT難道就不是被別的寡頭壟斷嗎?說到底,所有的人類活動都是經濟行為的表象化,而經濟行為最終無非是貨幣的表象化,貨幣又是什么呢?金融寡頭------實在想不下去,也許就是社會的本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