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是那本心理學書籍的讀后感,只是這段時間的感想。?
我喜歡看女生多于男生,但是我還是異性戀。 在街上我會不自覺地看好看的女生,好看不是姣好的面容、曲線的身材。 也有很多讓人覺得舒心的女生,可能是輕柔的聲音、可能是走路的姿態,可能是精心打理的秀發、細心周全的心思。因為這些我都沒有啊~~。
人之所以會自卑,是因為沒有別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 同時我們在其他人的身上總能先看到其優點,所以相比之下,就會覺得自己非常的不完美。 等于是以己之短較人之長, 這個肯定是對自己的不公平、苛責的要求。?
人有向上的欲望,見賢思齊的心都是作為一個人的好品質。 但是看到所有優秀的品格或是特點都想擁有,就是對自己的枷鎖和折磨。 每個女性的五官、皮膚、身材都有各自的優缺點,這也是造物者的巧思。 甚至超級大美人在整形醫生以美學原理為指導的評判中都有更好的改進空間,但是那又怎么樣呢?那是沒有特色的美麗,卓爾類群的東西,一定就是美了嗎?當所有人都以同一套基因密碼定制出生的時候, “美”這個詞也不再有意義。?
我也從小拍照片被人說,要是哪里再大點,哪里再小點,哪里再高點,哪里再低點就好了。太多不熟悉的阿姨姐姐為不完美的我感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這種話我聽得很多。連生我的媽媽也覺得我屬于“不會長”的, 沒有遺傳到父母的優點。我也曾經自卑過,但是人越活越明白。 這些別人眼里的東西在你眼里可能并沒有那么重要。 不滿意自己的重來不是外表,更多的是對自我的承諾、對自我要求的實現。而這些都是可以通過約束自己做到的。 對了減肥和化妝又是一條可以后天變美的路,而這不是虛榮或虛無的追求,是對自身的要求和對美的堅持。甚至對于整容,我都沒有覺得這是不對的選項,但更希望人可以清楚地認識自己,且不希望他們望將來為整形后悔。 發現自己的美,而不是去迎合大眾的審美標準而去選擇整容。?
個性美,在中國屢屢被人提及的代表是,呂燕。 如果說她的經歷是神話,我覺得也不夸張。 我從來沒有說過一個人丑,應該很多人覺得大多數人會把自己作為美丑那個標準,而我因為自身太丑,所以才不會說別人丑,其實真不是。但是對于第一次見到呂燕,是在電影《面紗》里。 不是燈光曖昧或是明晃耀眼的T臺,不是妝容完美的封面,她穿著真絲綁帶睡衣,大開口的衣領,隱約的胸脯,長且勻稱的腿,但是那時我只看到她的臉,圓、扁、布滿雀斑、膚色黑黃,我心理想的是當時的殖民地是沒有看到亞裔,對亞裔是抱著獵奇的心態,所以才會找這樣樣貌不合格的情人嗎?后來看到呂燕越來越多的新聞,也會特地關注她的過去。 一個人的堅持與奮斗,對自我的肯定和鼓勵,最重要的是相信“我是美的”。到了去年認識到,呂燕自創的牌子Comme Moi,一個頂級模特的晉升之路,我想最好不過于成為知名設計師,有自己品牌的服裝。 Comme Moi不是明星光環下 的普通產物,它的設計帶有呂燕個人的性格色彩。我看到在設計師鳴謝環節登臺的她,不是往昔壓軸秀的華服,而是一身便衣,但早已氣質非凡。我喜歡她的笑,也許有人會覺得本就狹小的眼睛成了一條線,寬大的嘴更是裂開了大口,但是我覺得很美,我知道那是發自心底自我喜歡的笑容。我記得幾年前看過呂燕的專訪, 呂燕在認識自己的路上也走了漫長的十年,她非常感謝巴黎的環境讓她終于認可自己的美。 而這正是我想說的, 每個人都不一樣, 但是你要學會去欣賞自己,而不是一味地避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