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年前,我由體育老師轉型,改代高中生物。時常有人與我談到此事,問起改行的好處。我笑道:喜歡的裙子、甩褲可以抖,高跟鞋和長筒靴能夠炫,美美的首飾得以露面亮相……“女人愛臭美”的侃語笑談,帶來諸多輕松與愜意的話題。
笑談之后,俯首靜思:走上講臺,借助粉筆、黑板、書籍,用語言與學生進行知識與心靈的溝通與交流……有一種自我價值實現后的成就感。
那么,傾心多年的體育,帶給我的究竟是什么?需要好好捋捋思緒。
體育,讓我又愛又怨的體育啊!
孩童時,喜歡嬉戲打鬧,謂之“天性”。小學時,每逢運動會物色人選,高個子的我總被挑去又打回,因速度不猛、力量不足。盡管屢屢落選,并未產生挫敗感,依舊異常好玩好動。
初中的宿舍是大通鋪。很長一段時間,一幫愛鬧騰的女生聚集起來,每晚臨睡前,在土炕上做縱跳、高抬腿等活動,看誰跳的高,維持的時間長。那是一段令人愉快的時光,我的腿部力量和耐力得到明顯的提高,在校運會的800m和1500m比賽項目中脫穎而出。
之后,順理成章地進入學校訓練隊,和高中女生一道訓練。多次的越野長跑訓練,緊跟高中女生身后,令其想擺脫卻不能,腿部力量和耐久力令她們刮目相看。那段時間,對體育鍛煉有種近乎狂熱的愛。
進入高中后,每天下午走出校門,沿著古街和公路,繞著古鎮跑步。春夏秋冬,風雨無阻。班上好些女生也喜歡隨我一道出來,成群結隊,歡歌不斷,笑語連連。在古鎮古街上,我們這支隊伍成為一道青春的風景。
當時,考試成績曾在全校榜單上遙遙領先,數理化競賽中也曾獲獎,體育比賽名列前矛。學習成績優秀的我,擔任班干部,更因為體育的增色,連年被評為“三好學生”。高三時參加的市運會女子3000m長跑項目,破了校紀錄,并將這個紀錄保持了14年。
體育,讓我的中學生活豐富多彩,使我養成健身的習慣,具備了健身的能力,有了強壯的體魄。感謝體育!
進入大學體育專業,心態發生了極大的逆轉。班上不少同學參加過省運會甚至全運會,體育成績相當好,自己都沒膽量與他們相提并論。學校重視課外實踐,與他們強大的實踐能力相比,自己的理論課方面的優勢黯然失色。自尊心受挫,自信心瓦解。
更令人悲摧的是,別人一提到“體育系”,多會露出不屑的神色,以慣有的思維,傳遞著“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信息。
一次小型的“鄉友會”上,我不經意地跳起來,摸了一下掛在墻壁高處的彩色氣球。邊上的“眼鏡”瞥了我一眼,隨口說了一句“難怪是搞體育的!”? 頓時發窘,只能無趣地笑笑。
體育,在自以為斯文者面前,可能是一種魯莽與冒昧,也可能是一種不會掩飾的無知罷。
畢業后,以極大的熱情與激情投身到體育教學中,領著訓練隊,跑山跑川,在野外跑步、做操,進行各項素質訓練。趣味無窮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們深深愛上體育,并在無盡的快樂中,提高了身體素質。
學生們也很喜歡年輕活潑的體育老師。多年后,遇到一名曾經的隊員。她談起運動隊,談起訓練,神色迷離地陷入愉快的回憶中。高中時的運動隊,是學生心中最難忘的記憶。
可是有一年元旦,班級送新年賀禮。其他文化課老師收到的是一張大畫,而作為體育老師的我,收到的是一張小畫。懵圈了!付出的心血與汗水少了?也許是我的心胸過于狹隘了。當時,感覺體育帶給我的是氣憤與不平。
后來,有一個老師想吃罐頭卻打不開瓶子,過來求助。用心用力幫其解決難題,得到“體育老師就是有勁”的評語,而非謝語。內心的不快,如梗在喉。當時感覺體育帶給我的是郁悶。
現在,轉型八九年了,體驗到站在講臺上的諸多樂趣與快意。這時用心回想體育帶給自己的,感受已大為不同。
體育,讓我強健了體魄,有了鍛煉的意識與習慣;體育,教會了我健身的能力與知識,有了健美的身材和強健的肌肉;體育,使我具有樂觀的心態,健康的膚色和燦爛的笑容……
體育,帶給我的是受用終身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