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銷售員,顧客說:這個太貴了,便宜一些。你怎么回答?
如果你從事設(shè)計,你的朋友讓你幫忙設(shè)計,卻又不提費用的事。你怎么辦?
這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問題。
案例1: 顧客走進店里,衣服試穿過了,然后說“太貴了,便宜一些吧”。
顧客的話,讓銷售員面臨兩難選擇:
1 不降價
2 降價
有經(jīng)驗的銷售員不會簡單說:Yes或No。
他們會這么說:這個衣服是全手工繡花,上等真絲,舒爽透氣,絕對上檔次,穿在身上很顯品位,自然價格也會稍高一些。如果你希望便宜一些的,你可以看看另外一款,也是獨家設(shè)計,做工非常精細,區(qū)別就是材質(zhì)是棉的。
別看這一句話,瞬間完成了選擇權(quán)的轉(zhuǎn)移:
由銷售員的 『降價與否』的選擇轉(zhuǎn)為顧客的『真絲或純棉』的選擇。
把銷售員的選擇包袱扔給了顧客。
不僅如此,還暗中:
1 強化了“一分價錢一分貨”。還有一個巧妙之處在于,所謂的“貴”一般對比的是市面普遍的價格以及內(nèi)心的感受,銷售員這么一說,就把對比目標定位在另外一款材質(zhì)的衣服,避免了解釋“我們家衣服為啥比別人家貴”(這在很多時候是無解的,就是無法言說的品牌廣告費用和場地費用等),而是“真絲比純棉貴”(這個是很多人普遍接受的共識)。
2 啟動顧客的條件式慣性思維,把銷售員“衣服降價與不降價”的選擇轉(zhuǎn)換為顧客“買A還是買B”的選擇。
3 最后,把多種衣服的『開放選擇』變?yōu)檎娼z或純棉的『有限選擇』,更容易讓顧客做決定。
說起社交或商業(yè)的困境,不可否認,『做選擇』是其中之一。
當別人把難題拋給你,而你傻乎乎地接住難題,那問題的焦點就集中在了你自己身上,而如果你把難題拋給對方,那焦點就是他。而作為焦點,總是要承擔更多壓力的。所以,聰明的做法是:
把『自己的選擇』變成『對方的選擇』
把『開放選擇』變?yōu)椤河邢捱x擇』
第一步,把『自己的選擇』變成『對方的選擇』
回歸“能不能便宜”的問題,作為銷售員,如果你選擇“不能降價”,那么,你自己就要承擔不能成交的壓力,或者承擔給顧客講解貴的具體理由的壓力。理由再多,只要對方不想接受,她還是會反抗你“那也不至于這么貴啊”。人的判斷和認知(貴與不貴的主觀感受部分)是很難通過短短幾句話改變的。
是的,改變一個人的思維較難,但是誘導一個人改變思維方向卻相對容易。
通過把『自己的選擇』變?yōu)椤簩Ψ降倪x擇』,引導對方的思維方向集中在自己的選擇上。不再是“你選擇降價還是不降價”而是“我該選擇貴的還是便宜的”。
原因很簡單:對方的思維被誘導進入了我們慣有的『條件式慣性思維』。
比如前幾年網(wǎng)上的那個害死人不償命的案例:
案例2: 女友問你,我和你媽同時掉水里,你先救誰?
這個問題一出,很多人的思維就會陷入條件式慣性思維,也就是,題目讓我二擇一,那我就二擇一。明知道這兩個選擇都是陷阱,卻還是被誘導跳井。結(jié)果,你說救女友,女友說你是騙子外加不孝順,你說救媽媽,女友說你不愛她唯母獨尊。其實,就是很多男人面對二擇一的問題就自動進入了條件式慣性思維的結(jié)果。
給了兩個選項,我就二擇一,基于條件的慣性思維。
很多人說自己不幽默,究其原因,被誘導進入條件式慣性思維,就是其中一大因素。而那些可以跳出條件思維的人,往往就會出奇制勝。比如“那我也跳下去得了,你們倆都下去了,我還活著干么啊”,再比如“悄悄告訴你,我媽是省游泳冠軍”。并不是說這些回答就有多精彩,跳出條件式慣性思維至少可以避免自己陷入兩個陷阱。女人心知肚明,這是一個未解的陷阱,她不求完美答案,但是你的表現(xiàn)卻可以讓她選擇喜歡或者不喜歡。
第二步,把『開放選擇』變?yōu)椤河邢捱x擇』
比如,你和女友約吃飯,“你想吃什么”,女友說“隨便”,面對隨便,很多男人便開始一個一個試探,火鍋?西餐?日料?......即難為了自己,又讓自己成為女友眼中毫無決斷力的男人。如果你接著把問題變成“那這樣,我附近有兩家不錯的餐廳,一家日料,一家上海菜,你想吃哪個”的『有限選擇』,就比“你想吃什么?”然后各種試探的『開放選擇』要好很多。
因為太多的選擇等于沒選擇。“你想吃什么”這種開放性的選擇,對方很難做出決定,所以很容易會說“隨便”,球就被踢回給了你,你就要承擔更多選擇的壓力,且變得很被動。而“日料和上海菜,你選擇哪個”,二擇一的選擇要容易得多,一來,女友更容易選擇,她一般就會在其中選擇一個;二來,選擇的壓力就轉(zhuǎn)移到了女友那里,你就掌握了更多的主動權(quán)。
所以,如果你希望一個人做決定,也是同樣的道理,避免開放性的問題,會讓問題好解決的多。
就如同對一個孩子,如果你想培養(yǎng)孩子做決定的能力,不是問“今天你想做什么”,這會讓孩子茫然無措,孩子往往更不會決定,如果你問“今天你想去動物園還是在家玩積木?”,他往往就會做出一個選擇。
更重要的是,當對方一旦面對兩個選擇,他的大腦的對比機制就會啟動,思維方向就限于這些選項,且在他做了選擇之后,他會對這個選擇合理化。比如選擇上海菜,她會覺得上海菜口味更符合自己一些;比如選擇了真絲衣服,她會告訴自己真絲顯檔次,也就是對自己的決定進行“自我合理化”。
一旦完成自我合理化,TA做的決定就變成了合理的、有正當理由的,這時候就不需要你多言,她自然會給自己決心。
不僅如此,人們普遍還有一種心理:
當你先向?qū)Ψ教岢鲆粋€較高的請求(考慮真絲偏貴的衣服,就類似于較高請求),他不能答應(yīng),此時,如果你又提出一個較低的請求(考慮純棉,類似于較低請求),他更容易接受。首先,你錨定了TA的目標值,其次,連續(xù)拒絕別人是有壓力的,特別是你根據(jù)TA的需求給了TA不同選擇的時候,比如TA覺得真絲貴,你又給TA提供較便宜的純棉。
如果針對TA的需要,提供了不同選擇,TA依然全部都拒絕,這時候TA內(nèi)心承受的壓力會越來越大。因為TA害怕暴露自己“既想要好的,又想便宜的”小心思,甚至會主動逃避再次談?wù)摗百F與不貴”的問題。
同理,
回到文章開頭的另外一個案例,這個問題是內(nèi)向課學員向我提問的:
案例3: 如果你是一個設(shè)計師,你的朋友讓你幫忙設(shè)計,卻又不提費用的事。你怎么辦?
很多人遇到這類問題就開始頭疼,“我該怎么辦?拒絕還是接受啊”,要么開始抱怨,“他怎么能這樣做呢?怎么這么沒分寸”。這里我們排除基于你們的關(guān)系,你可以直接挑明費用的情況,既然提出這個問題,說明你存在拒絕困難。
這種思考方式就是把自己陷入了選擇困境,此時,如果不把選擇轉(zhuǎn)移到對方,你只有兩個選擇:
1 拒絕:拒絕幫忙,告知需要費用(可能傷他人);
2 接受:委屈自己去幫助他(傷自己)
這時候,如何把『自己的選擇』變?yōu)椤簩Ψ降倪x擇』呢?
1 我可以做,但是我個人需要和團隊協(xié)調(diào)時間,更多的精力必須放在付費客戶上,只能利用空閑時間,做出來的質(zhì)量可能會差一些,時間會久一些,估計也沒有時間根據(jù)你的需要反復(fù)修改。
2 你也可以付費,讓團隊集中力量針對你的需要,提供更精準的設(shè)計服務(wù),更快更好,后續(xù)有問題,還可以有針對性的修改。
把自己面臨的困境轉(zhuǎn)移到對方,讓對方做選擇,你看看選擇哪一個?
對方這時候就不能單純考慮“你幫還是不幫”,而是考慮他自己更重視哪個需要(付費更專業(yè)快速,還是免費隨意且需等待),然后選擇其中一個。即便多數(shù)人都希望“又想要好的,又不想花錢”,但也并不想為難朋友,更別說還有些人甚至根本就沒有考慮過你的時間和收費的問題,考慮不周全也是有的。所以,讓對方清晰他的選擇要面臨的問題,讓對方做決定,是最好的處事之道。對方一旦做出選擇,就要接受所有的結(jié)果。
把自己的困境轉(zhuǎn)移到對方,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選擇權(quán)轉(zhuǎn)移。
最后,再說一個搭訕班遇到的案例,讓大家更加清楚選擇權(quán)轉(zhuǎn)移的方法與好處:
案例4:晚上,女孩發(fā)微信讓我們的學員過去接她,一起吃飯。
學員面對兩個選擇:
Yes,接
No,不接
基于當時的情況,學員直接說“我這會過不去”,晚上回家再發(fā)信息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女孩已經(jīng)把他拉入黑名單了。
正確的解決姿勢應(yīng)該是什么呢?
把『自己的選擇』變成『對方的選擇』:
“我現(xiàn)在過去的話需要一個半小時,你可以等我嗎?”
這時候,就把自己此刻過去接她的困境轉(zhuǎn)移到了對方身上:
1 不等,女孩自己走
2 等,她需要花費一個半小時
女孩子自然會考慮:等或不等。那么如果她決定不等,那是她的決定,就不會把你拉黑名單了。
同樣是“學員沒去接女孩”,結(jié)果卻是不一樣的,究其原因,前者是學員自己面對兩難選擇一廂情愿做出的選擇,而后者是把選擇權(quán)轉(zhuǎn)移給對方,讓她來主動拒絕。
結(jié)果就截然不同,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