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能夠一年讀150本書嗎?一年365天,平均兩天左右一本,這樣的強度,普通人能做到嗎?然而,她卻做到了,她就是簡書里面的小釋老師,新浪微博書評者,倡導閱讀者。
以下是我的個人聽課筆記,如需轉載,請聯系我。
主題
首先,確定你所要了解的哪一方面的主題,是生活,學習還是工作,確定好主題之后,就有了方向性。
有目的的閱讀會比漫無目的的閱讀效率更高。所以,你在閱讀的時候,問問自己,你到底想要讀什么?是為了什么?以結果為導向,開始做好閱讀的第一步。
選書
確定好主題之后,就開始選書。
選書有兩個,一個可以來自于豆瓣評書,這里面會有讀者讀完書籍進行評價和打分,參照別人的評分和評價進行選書。
另一個可以牛人推薦,比如羅輯思維都會對書籍進行推薦,你可以適當考慮之后進行購買。牛人推薦的書籍一般都是不錯的書籍,一大部分是自己閱讀后深有體會和啟發性的書籍,可以適當進行閱讀。
選書這里有電子書和紙質書,兩者都可以。個人覺得這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不要讓你的書在角落里發霉。
閱讀
選好書之后,就是進行一個閱讀,閱讀的種類又可以分為,精讀和跳讀。
所謂精讀就是指經典難懂專業性比較強的書籍,需要一個空閑的時間,靜下心來,逐字逐句地閱讀。
而跳讀主要針對讀一些個人技能提升或者咨詢故事的書籍,這里的時間是碎片化時間,適用于任何場景,不論是下班休息,還是晚上上床睡覺,都是可以閱讀,閱讀不求甚解,快速預覽章節,要點,了解文章大意。
閱讀完之后,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輸出。
當你通過閱讀其他人的知識,如何把自己讀過的書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呢?最重要的是就是輸出。
輸出
輸出可以分為線上和線下。
線上的話利用平臺,如公眾號,簡書,豆瓣等,分享文章,讀后感和筆記。
另外一個是加入一個讀書社群,進行打卡,閱讀分享,交流互動。(個人覺得一群人讀書的積極性會比一個人讀書的積極性更強)
線下的話,主要是和其他人交流,這里面可以聯系到你讀過書的一個經歷分享,進行推書閱讀(個人也覺得推書是一個很不錯的話題,如何讓其他人對你所說的書籍感興趣閱讀是一種本事),再者引用書籍的句子和段落,運用在生活中的話題中,會讓你對書籍知識運用更加自然,而且其他人也會對你產生敬佩的心理。
思考
當你輸出完了之后,并沒有結束,就是你得對問題進行思考,就是再次提問自己,
為什么讀書?
學到了什么?
還應學習什么?
怎么樣學習?
你回答完這幾個問題之后,你就對你閱讀的知識有所了解。你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閱讀循環。
我讀書不多,但是,有一個小習慣,思考歸納。把自己所聽的東西,放在大腦里,整理之后,用各種方式表達出來。
后來,我發現,每次的刻意練習,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會有所提升,可能微不足道,但是日積月累,必有長效。
最后,閱讀這個事,還是少說多做,不去做,然并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