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山深翠逼人的竹篁,竹雀杜鵑清脆的鳴叫,夕陽下桃花色的薄云,溪流如弓背清澈透明,這座小小的邊城,有著迤邐風光,和諧而靜謐。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條黃狗,白塔下的清溪滌蕩了人們的心靈。一切就如一場帶著淡淡憂愁的夢,帶著原始的醇厚。
? ? ? ? 邊城便是茶峒,位于湘西邊地的一座山城,它是如桃花源般與世無爭的存在。邊城亦是一種純樸自然的生活,這里民風淳樸,“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是它的準則。邊城更是一種文化,它與浮躁的城市對立,它與爾虞我詐的人情事故相反。在這里才能有翠翠的靈性至美,在這里才能發生這個因哀婉堅貞而更為動人的故事。
? ? ? ? 正如沈從文先生在《湘行集》中寫道的“我平常最會想象好景致,且會描寫好景致。”茶峒的景色是最清新的景。靈秀的山是小城的依靠,山上造紙的篁竹深翠得逼人眼目,山間的桃杏花添了些煙火氣味。曲折的溪是小城的靈魂白河從四川邊境一瀉而下,來往商船運送物資全都依靠著這條河,人家依水而建,人也被這清澈的流水滌蕩了只剩下淳樸與善良。懸崖上、溪流邊是黃泥的墻、烏黑的瓦,一切的故事愛恨都發生在一排排位置妥帖的吊腳樓中。小城風景如詩畫,仙境般的生活是我們無法到達的一個夢,這個夢帶著中國古老的淳樸人情味兒,被深深埋在了心底,影響著我們的心。
? ? ? ? 只有這樣的山水民風,才能養育出最美的女子——翠翠。“在住處旁的兩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來……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翠翠善良無心機,如同一只小獸,她是邊城的女兒。也是夢中的主角,美麗而羞澀,對于愛始終保持緘默,她不是不敢愛,而是對爺爺的深情、母親的舊事讓她不能吐露心聲。
? ? ? ? “故事中充滿五月中的斜風細雨,以及那點六月中夏雨欲來時悶人的熱,和悶熱中的寂寞。”一切的都充滿了善意,爺爺對翠翠終生大事的憂慮,翠翠對爺爺深深的愛戀,天保儺送兄弟間對愛情的坦誠,真摯的情誼間透著點點淡淡的悲涼。至親的離世、摯愛的離開,翠翠明白了所有事后哭了一個夜晚。那個月下唱歌的人兒還不曾回來,“這個人也許永遠不會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我想她會永遠的等待下去,最美的年華在夢里過去,留下一份悵惋與孤寂。“一切總永遠那么靜寂,所有的人每個日子都在這種不可形容的單純寂寞里過去。一分安靜增加了人對于'人事'的思索力,增加了夢,在這小城中生活的,各人自然也一定各在分定一份日子里懷了對于人事愛憎必然的期待。”
? ? ? 合上書頁,腦海中浮現出邊境小城的青山綠水,古舊渡船邊立著一個女孩兒,眺望著遠方,清澈的眸子里有一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