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我的前半生》,后有《第二次也很美》,這些電視劇將視角對準全職主婦,說盡了女性經濟不獨立的悲哀。
昨天看到一個網友說,她母親本來不想幫她看孩子的,可是有一天突然上門,主動要求幫她看孩子,強烈要求她去上班。她不解,問母親為什么?母親說,還不是希望你能過得好一點。
原來她母親同事的女兒生了孩子之后沒去上班,因為家里條件也還不錯,每天就是接送孩子,打打麻將,去美容院做做護理,沒成想,前幾天發現老公出軌了,而且小三孩子都要出生了。
她想離婚,可是想想離婚后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活下去,所以決定忍著過下去。
母親擔心她做全職主婦也會遇到這樣的事,所以鼓勵她去上班。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全社會的輿論都在說,女性一定要經濟獨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會被男人拋棄,才不會像《我的前半生》中的羅子君、《第二次也很美》中的安安一樣,被“掃地出門”。
但是我想說的是,我們女人一定要經濟獨立,但目的絕對不是害怕被男人拋棄。
1、經濟獨立,是我們人生的底氣
《我的前半生》里,陳俊生跟羅子君提出離婚后,羅子君的心理對白非常真實:我自問為什么那么害怕被他拋棄,怕失去這個家,怕平兒成為單親家庭的孩子,還有別的原因嗎?我不知道怎么形容,好比你把一條魚扔進沙漠,你說魚怕不怕!這個家就是我的角斗場,要不勝者為王,要不血濺當場。
還有那句:氣也解了,門也摔了,走也走了,那接下來呢,我拿什么扳回這一局,我連起碼的自尊都沒有,只一場賭局,陳俊生拉我進來的,本錢是他給的,現在他要把我踢出局,我拿什么留在賭桌上?
而賀涵與唐晶攤牌,唐晶忍著淚說的話是:戒指很好看,我可以自己買。然后唐晶就收拾情緒去工作了。
同樣面對分手,為什么羅子君與唐晶的態度截然不同呢?
因為獨立。
羅子君被養尊處優了八年,婚姻就是她的城堡,一旦城堡被攻破,她不知道哪里可以安身,如何生存。
而對于唐晶來說呢,沒了感情,只是心痛,但不至于不知道怎么生活。
這就是經濟獨立帶給我們的底氣。
我們追求經濟獨立,不是害怕被男人拋棄,而是不管有愛情還是沒有愛情,我們都有生活下去的底氣。
有句話說,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缺愛,也不是缺心眼,而是缺錢。
經濟獨立,讓我們在婚姻里可以不卑不亢,有話語權;經濟獨立,讓我們在離婚后可以瀟灑告別,不失風度。
女性要經濟獨立,不是害怕被拋棄,而是希望活得更有底氣。
2、經濟獨立,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
《我的前半生》里有一個情節,大家覺得很生氣。凌玲嫁給陳俊生之后,羅子君需要出去工作,只好把孩子暫時放到陳俊生家。
凌玲故意讓羅子君的孩子睡地鋪,而讓自己的孩子睡床。后來報夏令營時,給他的孩子報的美國夏令營,而給羅子君的孩子報的國內夏令營。
很多人指責凌玲這后媽太偏心。可是羅子君卻沒資格說。
因為她自己沒錢啊,即便是去國內夏令營,花的錢也是陳俊生的。自己沒錢,一味地去指責他人,有用嗎?
我有一個朋友也是這樣,她想讓孩子學鋼琴,可是老公覺得太貴,不允許。她說,自己賺錢少,連為孩子爭取的資格都沒有。
有時候,經濟權,就是話語權。
我們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就要有相對應的權力。有話語權,才能為孩子鋪平未來的道路。
同樣,我們經濟獨立,也有利于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小時候心中的依賴是媽媽,如果媽媽活得有底氣,孩子也會挺直腰板,信心十足,可是媽媽委屈求全,唯唯諾諾,孩子就容易自卑。
經濟獨立,不僅是為我們自己,更是為了孩子。
3、經濟獨立,我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學、讀那么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后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換句話說,其實如果男人出軌,有時候跟你經濟獨立不獨立真的沒太大關系,他可能就是渣,你沒有辦法。
但是經濟獨立不獨立,對于我們的人生來說,有很大不同。
因為伴隨著經濟獨立而來的,必然是思維方式和看問題的角度的不同。
有的人承受不住苦難,放棄了自我,而有些人撐住了,收獲了人生給予他的饋贈。
《向前一步》的桑德伯格,一直是女性的榜樣,但是她的遭遇也并非一帆風順,與她相愛的丈夫突然離她而去。她也曾痛不欲生,但是她積極療愈,并寫了《另一種選擇》,她說她希望可以幫助人們“不必經歷悲劇,就可以提前建立自己的復原力,為面對潛伏在人生前路的障礙做準備。”
她說:如果必須墜落,就讓我墜落,我會成為的那個人一定會接住我。
經濟獨立與否,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的自由,更是精神上的自由。
因為要想經濟獨立,你必然要成長,而要成長,就必然要經歷比別人更多的東西,而這些經歷,是一筆財富,會成為你應對人生難題的武器。
人生的道路,終究要靠自己走下去。經濟獨立,才能精神獨立,才能收獲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