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回了一趟老家,發現老家人的生活已發生了很多變化。
堂哥家的三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且已畢業,都在大城市找到了工作。想起當年堂哥結婚的時候,我上小學,還去參加過他們的婚禮,時光荏苒啊。
另一個堂弟在北京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在市區買了三套房,又開始投資環京樓市了。
現在的老家人,地都不用自己種了,全包給了專門的承包商,年輕人都在外工作,紛紛在縣里,市里或大城市買了房。
幾乎家家都有車。
在看看自己在北京從事的這個雞肋一樣的工作,感覺自己就像已被無情淘汰了。
下午去單位,老人們還在討論公司發的生日小禮品不如折合成人民幣合適等等,我感到一陣深深的悲哀。
和這些老人成為同事,是不是已經說明這種工作沒落了。
一份看似穩定的,可以做到老的職業值得做嗎?不值得!
象起了薛兆豐舉的那個例子,人們要的不是工作,而是帶來高價值的工作。他說如果只是為了人人都有工作,那干脆把挖土機拆了一人一個勺子挖土,這樣大家都有工作了。
對照一下自己。
要知恥而后勇啊。
掙的少,說明自己的工作帶來的價值少,想想如何開發自己的價值吧,而不是保守殘缺,空悲切。
居然還拿到了公司根據去年的客戶反饋發的紅包,有點小感動,但是我,對這份工作已有點厭倦了。
時代車輪碾過時,沒有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