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動元素的特征及影響
- 特征:
- 浮動模型也是一種可視化格式模型,浮動的框可以左右移動(根據(jù)float屬性值而定),直到它的外邊緣碰到包含框(父元素的border邊界)或者另一個浮動元素的框的邊緣。
- 浮動元素不在文檔的普通流中,文檔的普通流中的元素表現(xiàn)的會像浮動元素不存在一樣,會被覆蓋;但其中的文本會“感覺到”,被“擠”開。
覆蓋和擠開.png
- 若多個浮動元素寬度超過父容器邊框?qū)挾葧r,超過的浮動元素會向下移動,下移的距離即上一個浮動元素的高度。若其上一個浮動元素的高度并不是前面那些浮動元素之中最高的,會出現(xiàn)“卡住”的現(xiàn)象。
2.png
- 若浮動元素的父元素(父容器)沒有設(shè)置高度,其同級元素又都是浮動元素,則父元素會發(fā)生高度塌陷。
高度塌陷.png
- 影響:
- 對父容器:若同級元素全為浮動元素,且父容器沒有設(shè)置高度,則父容器高度塌陷。
- 對其他元素: 無視浮動元素而位置重疊,進而被浮動元素覆蓋。
- 對文字:文字會“感覺到”浮動元素的存在,環(huán)繞浮動元素。
- 對其他浮動元素: 多個浮動元素依屬性按html順序浮動,若父容器寬度不夠,則多出的浮動元素下移(下移高度為前一個浮動元素高度)并繼續(xù)依屬性偏移。
清除浮動
- 在非IE瀏覽器(如Firefox)下,當(dāng)容器的高度為auto,且容器的內(nèi)容中有浮動(float為left或right)的元素,在這種情況下,容器的高度不能自動伸長以適應(yīng)內(nèi)容的高度,使得內(nèi)容溢出到容器外面而影響(甚至破壞)布局的現(xiàn)象。這個現(xiàn)象叫浮動溢出,為了防止這個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而進行的CSS處理,就叫CSS清除浮動。
- 如何清除浮動:
- 使用帶clear屬性的空元素。
在浮動元素后使用一個空元素如<div class="clear"></div>
,并在CSS中賦予.clear{clear:both;}
屬性即可清理浮動。亦可使用<br class="clear" />
或<hr class="clear" />
來進行清理。
4.png
優(yōu)點:簡單,代碼少,瀏覽器兼容性好。
缺點:需要添加大量無語義的html元素,代碼不夠優(yōu)雅,后期不容易維護。
- 形成BFC(后文有詳解)。
給含有浮動元素的父容器設(shè)置一些屬性,如:
屬性 | 值 |
---|---|
float | left ; right |
overflow | hidden ; auto ; scroll |
display | table-cell ; table-caption ; inlin-block |
position | absolute ; fixed |
而具有BFC屬性的父元素具有包含浮動元素的能力,即達到清除浮動的目的。
優(yōu)點:不存在結(jié)構(gòu)和語義化問題,代碼量極少。
缺點:根據(jù)使用屬性的不同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預(yù)期之外的其他情況,或多或少有副作用。
- 通用方案(使用偽元素選擇器)。
給父容器加上一個class(eg: clearfix),然后CSS中使用如下代碼:
.clearfix:after {
content: "\200B";
display: block;
clear: both;
height: 0;
}
.clearfix {
*zoom:1;
}
偽元素法.png
優(yōu)點:結(jié)構(gòu)和語義化完全正確,代碼量居中。
缺點:復(fù)用方式不當(dāng)會造成代碼量增加。
PS:
- display:block 使生成的元素以塊級元素顯示,占滿剩余空間;
- height:0 避免生成內(nèi)容破壞原有布局的高度。
- 通過 content:" "生成內(nèi)容作為最后一個元素,在一些瀏覽器(firefox直到7.0)仍然會產(chǎn)生額外的空隙。Unicode字符里有一個“零寬度空格”,也就是
\200B
,這個字符本身是不可見的,因此我們可以使用這個字符。或,最后加個屬性(visibility:hidden)。
參考: -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4865198
- http://www.iyunlu.com/view/css-xhtml/55.html
定位方式
- 繼承父元素
inherit
- 默認(rèn)定位
position: static
:元素使用正常的布局行為,即其在文檔流中的當(dāng)前布局位置(也就是說忽略top bottom left right Z-index聲明) - 相對定位
position: relative
:參考點為元素本身正常位置,相對于此位置而進行定位,但其實際位置仍為原文檔流位置,只是看起來位置變了。使用場景即不想影響之后其他元素的位置。 - 絕對定位
-
position: absolute
:生成絕對定位的元素,相對于static定位以外的第一個祖先元素進行定位,位置通過top bottom left right進行規(guī)定。脫離文檔,不再占據(jù)文檔中的空間,其他元素會填充原本的空間。使用場景:當(dāng)想忽略其位置而進行定位時。 -
postion: fixed
:固定定位,脫離文檔流,不再占據(jù)原空間。參考點為瀏覽器窗口。會隨著屏幕滾動條滾動而移動,故使用場景為隨屏幕而移動懸浮。
下圖為相對定位relative
和絕對定位absolute
的區(qū)別
定位區(qū)別.png
鏈接為以上幾個定位的實際效果:定位效果
Z-Index
不引入Z-Index時的情況:(1-5依次從最底部到頂部)
- 根元素的背景與邊框
- 位于普通流中的后代塊元素按照它們在 HTML 中出現(xiàn)的順序?qū)盈B
- 浮動塊元素
- 常規(guī)流中的后代行內(nèi)元素
- 后代中的定位元素按照它們在 HTML 中出現(xiàn)的順序?qū)盈B
不引入時.png
注:圖中"no position"在左邊a(紅色)塊之上,d(橘色)之下,完全符合3 4 5的順序。
引入Z-Index后
注:z-index只對指定了 [position]屬性為非static的元素有效。
引入Z-Index后.png
- 當(dāng)沒有指定 z-index 的時候, 所有元素都在會被渲染在默認(rèn)層(0層)。
- 當(dāng)多個元素的 z-index 屬性相同的時候(在同一個層里面),那么將按照沒有引入z-index時的規(guī)則進行布局。
- 該圖元素 div#5 的 z-index 無效, 因為他沒有被指定 position 屬性。
如何形成層疊上下文
文檔中的層疊上下文由滿足以下任意一個條件的元素形成:
- 根元素 (HTML),
- z-index 值不為 "auto"的 絕對/相對定位,
- 一個 z-index 值不為 "auto"的 flex 項目 (flex item),即:父元素 display: flex|inline-flex,
- [opacity]屬性值小于 1 的元素。
- [transform]屬性值不為 "none"的元素。
- [mix-blend-mode]屬性值不為 "normal"的元素。
- [filter]值不為“none”的元素。
- perspective]值不為“none”的元素。
- [isolation]屬性被設(shè)置為 "isolate"的元素。
- position: fixed。
- 在 [will-change]中指定了任意 CSS 屬性,即便你沒有直接指定這些屬性的值。
- [-webkit-overflow-scrolling]屬性被設(shè)置 "touch"的元素。
總結(jié)
層疊順序.png
- 判斷準(zhǔn)則:
- 誰大誰上:當(dāng)具有明顯的層疊水平標(biāo)示的時候,如識別的z-indx值,在同一個層疊上下文領(lǐng)域,層疊水平值大的那一個覆蓋小的那一個。
- 后來居上:當(dāng)元素的層疊水平一致、層疊順序相同的時候,在DOM流中處于后面的元素會覆蓋前面的元素。
- z-index:0所在的<div>元素是層疊上下文元素,而z-index:auto所在的<div>元素是一個普通的元素。兩個前者做比較,依照后來居上;兩個后者做比較,依照誰大誰上。
- z-index只對指定了position為非static屬性的元素有效。
- z-index的數(shù)值大的元素會覆蓋到小的上面。
參考:
- http://www.zhangxinxu.com/wordpress/2016/01/understand-css-stacking-context-order-z-index/
-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Guide/CSS/Understanding_z_index
- https://github.com/norvca/blog/issues/11
Position:relative和負(fù)Margin的區(qū)別
- Position:relative相對于元素本身所在位置進行定位,產(chǎn)生偏移。但事實上元素所處位置并沒有改變,只是看起來偏移了。后面的元素仍在原來的位置不動。
- 負(fù)Margin改變了元素原來所處的位置。后面的元素會相應(yīng)作出移動。
JSBin地址
relative和負(fù)margin.png
BFC
BFC(Block Format Context):塊級格式化上下文,是Web頁面的可視化CSS渲染的一部分。它是塊盒子的布局發(fā)生,浮動互相交互的區(qū)域。
- 如何生成
一個塊級格式化上下文由以下之一創(chuàng)建: - 根元素或其它包含它的元素
- 浮動 (元素的 float 不是 none)
- 絕對定位的元素 (元素具有 position 為 absolute 或 fixed)
- 內(nèi)聯(lián)塊 inline-blocks (元素具有 display: inline-block)
- 表格單元格 (元素具有 display: table-cell,HTML表格單元格默認(rèn)屬性)
- 表格標(biāo)題 (元素具有 display: table-caption, HTML表格標(biāo)題默認(rèn)屬性)
- 塊元素具有overflow ,且值不是 visible
- display: flow-root
或者簡單來看,如表格:
屬性 | 值 |
---|---|
float | left ; right (即不為none) |
overflow | hidden ; auto ; scroll (不可為visible) |
display | table-cell ; table-caption ; inlin-block ; flow-foot |
position | absolute ; fixed |
元素?fù)碛羞@些屬性后,便會建立塊級格式化上下文。
- 特性
- 阻止垂直外邊距合并。
注:使用overflow時需要在元素外面加個父元素包裹,并給父元素設(shè)置overflow:hidden,其他方法不需要如此,直接給元素設(shè)置即可(例中便為此情況)。
例:
JSbin地址-阻止垂直外邊距合并
阻止外邊距合并.png
- BFC不會重疊浮動元素。
例:
JSbin地址-不重疊浮動元素
不重疊浮動元素.png
- BFC可以包含浮動。
例:
JSbin地址-包含浮動
包含浮動.png
外邊距合并
- 發(fā)生外邊距塌陷的三種基本情況:
- 相鄰的兄弟元素
-
塊級父元素與其第一個/最后一個子元素
如果塊級父元素中,不存在上邊框、上padding、inline content、 清除浮動 這四條屬性(對于上邊框和上padding,也可以說,當(dāng)上邊距及上padding寬度為0時),那么這個塊級元素和其第一個子元素的上邊距就可以說”挨到了一起“。此時這個塊級父元素和其第一個子元素就會發(fā)生 上外邊距合并 現(xiàn)象,換句話說,此時這個父元素對外展現(xiàn)出來的外邊距將直接變成這個父元素和其第一個子元素的margin-top的較大者。 -
空塊元素
如果存在一個空的塊級元素,其 border、padding、inline content、height、min-height 都不存在。那么此時它的上下邊距中間將沒有任何阻隔,此時它的上下外邊距將會合并。 - 外邊距如何合并
- margin 都為正值,則取較大的 margin 值。
- margin 一正一負(fù),則取相加后的數(shù)值。
- margin 都為負(fù)值,則取負(fù)值絕對值較大的 margin 值,此時 margin 為負(fù)值。
- 阻止相鄰元素外邊距合并
使其中一個元素形成塊級格式化上下文即可,詳見上一章BFC。 - 父子外邊距合并范例
JSBin-父子外邊距合并
父子外邊距合并.png